中国政治模式非输出性及其世界性意义分析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由“中国速度”引发思考的中国快速发展独特的模式不仅是世界各国惊叹的对象,而且已经开始为诸国竞相研究和模仿学习。2004年,乔舒亚·库伯·雷默提出了“北京共识”概念以区别于传统的“华盛顿共识”。这一时期,学者进行的研究大都是考虑是否“中国模式”会成为一种趋势取代“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这一研究的角度似乎还在意识形态方面太过于执着而有失偏颇。国内有很多学者倾向于经济角度的审视中国发展进步,比如江金权的《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解析》。笔者认同经济发展成就展示了中国的新风采,但不认为经济原因可以归纳为中国模式的成因,毕竟中国经济的发展多数还是市场经济思想的引进,在此一方面不会是中国发展而世界滞足的原因。也有一些学者以中国人的视角来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比如潘潍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模式·解读人民共和国60年》,分别从政治、经济体制到社会结构,从医疗、城乡贫富差距到人力资本培养等角度研读中国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国模式概念在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很大,中国模式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认识饱受争议,其内涵的研究就必须得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中国政治模式”的研究,正是把握住中国模式的精髓:中国模式的精髓就是政治。把握中国政治模式,首先要肯定其存在,还要挖掘其品质。中国从一穷二白、伤痕累累、科技极不发展的农业国历经沧桑短短几十年一跃而据世界前列,其中定然有值得分析的特殊发展模式。中国是世界民族之林罕有的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精神文化一脉相传从古至今,其中也定然有值得整个人类发展所深思回味,或许观古至今、放眼未来来说都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中国政治模式的提出与肯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补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入,“中国政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中国特色的理解和认识。研究中,笔者就契合研究“中国政治模式”的性格和品质,着重于其个体的非输出性和作为共性借鉴的世界性意义的分析研究,着重把握中国政治模式的概念以及中国人的政治思维方式,从分析中国政治模式和西方异同和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退动力方面入手,深挖掘“权利之说”为什么可以被被更高级的“民众义务意识”所取代,并解释未来中国发展动力源泉。
其他文献
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与男性一样,女性同样是发展的主体。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女性在自身发展上长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女性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程度,关注和
1929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间,内蒙古东部地区处于东北政务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之内。东北政务委员会设有专门处理蒙旗事务的机构蒙旗处,创办东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日益扩大,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慈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界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近半个世纪以来,南海局势持续紧张,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动作频繁,某些区域外大国频频插手,高
今年已是党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的第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里全国各地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摸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新农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相关立法仍不尽完善。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各类募集形式中,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因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