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家庭杂剧叙事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家庭杂剧包括描述家庭成员的生存状态、家庭关系、生命历程和家庭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以及涉及男女缔结婚姻、成立家庭过程等与家庭相关的杂剧。因此元杂剧中演述婚恋关系、亲属关系的相关杂剧,以及部分从家庭角度展开剧情或关乎家庭生活题材的历史剧、公案剧、社会剧皆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以中西方叙事理论作为切入点,立足本土,中西参照,通过对家庭叙事题材元杂剧的解读,挖掘其叙事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独特形式,为从不同角度研究元代家庭杂剧的叙事艺术做以粗浅的尝试。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元代家庭杂剧叙事内容解读,从剧作文本着手,集中于阐释婚恋关系题材、亲属关系题材类剧作及其社会文化意蕴;下编元代家庭杂剧叙事艺术研究,分别从叙事时间、空间建构、叙事视角、情节结构等方面对元代家庭杂剧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与研究。论文主体部分共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元代家庭杂剧之婚恋关系题材剧作阐释。从缔结婚姻前后的婚恋情况将剧作分为恋爱关系剧与夫妇关系剧。恋爱关系剧主要描述缔结婚姻之前青年男女间感情的纠葛与磨炼,如对真挚爱情的憧憬,守护爱情的坚贞,以及爱情遭到阻碍破坏时的抗争等;亦包含文士与娼妓间的特殊恋情,表现当时文人对于世俗情爱的虚幻美梦。通过剖释此类剧作的取材来源,借由其中蕴含的典型情感模式与理想行为观念,折射出丰富的文化意义。而多元化的夫妇关系主要包括夫妇恩爱、家庭和睦;夫妇不谐、妻妾纷争等,解读相关剧作,进而由元代社会的婚姻观念与婚姻制度、剧作传达的婚恋观与家庭伦理观等角度来探析夫妇关系剧的时代特征与文化意蕴,从中透露出剧作家对伦理道德观念的取舍,展现其所绘制的家庭与婚姻状态的理想蓝图。第二章,元代家庭杂剧之亲属关系题材剧作解读。通过理清亲属的涵义及社会认定,将亲属关系细分为父子、母子与同辈关系等。剧作家多借助剧中的父亲角色表达对于树立和谐有序的家庭伦理规范的期待,通过父亲形象与父子关系在剧中的呈现,表明父子关系逐渐开始被较为全面地重新认识。而多带有符号化或脸谱化色彩的“非真实”的母亲形象,皆是男权话语体系下理想建构与价值认同的有意设定。同辈关系剧主要涉及同胞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和睦有序,宣扬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中兄弟亲善、兄友弟恭之思想;因嫡庶亲疏间的财产继承分配问题而引发的家庭纠纷,借助官府的权威,对扰乱与破坏正常伦理秩序的行为做出制裁,借此了解剧作家惩恶扬善的社会理想及其道德评判准则;另由结义兄弟的相处映射社会现实,揭露潜存的社会普遍问题。第三章,元代家庭杂剧的叙事时间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文本叙事上,由于不探讨舞台叙事而不牵涉舞台表演时间。从顺叙、预叙、倒叙三方面剖释家庭杂剧中的叙事时序,剧作或采用自然时序叙述事件始末,使剧情连贯紧凑,故事线索清晰;或提前交代人物命运及预示结局,折射个体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表达对善恶有报的诉求;或追述过往,拓展故事时间,增加剧情容量。按照剧作叙事时间与故事实际发生时间的对照关系,根据叙事重心或氛围感情的需要,采取场景、概述、省略、减缓与停顿等方式合理调控叙事时间,把握叙事节奏。在叙事频率的处理上通过单一叙述、概括叙述、重复叙述等手段,可知剧作家在人物塑造与情节安排上的叙事策略。第四章,元代家庭杂剧叙事的空间建构。由家庭场所、社会场所、“虚幻”空间作为剧作故事空间范围展开,从家庭内部空间自身的对立、家庭内外部空间的相互对照及关联、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的比较,对元代家庭杂剧故事空间的对照关系进行论析,并进而探讨故事空间在塑造人物形象、辅助剧情演进、表达主题意义等层面的功用。第五章,元代家庭杂剧叙事视角研究。首先考察叙事视角的承担者,由叙述者与文本两种角度进行剖析叙事视角的不同模式类型,从剧作对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运用,探究元代家庭杂剧对叙事视角的选择及其叙事手段。剧作叙事空白的设置与叙事时间机制关联,为剧情发展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提供辅助,而剧中人物视角的差异、对立及内在统一性,表现多维视角所传递的不同效果与审美内涵。第六章,元代家庭杂剧叙事情节结构研究。元代家庭杂剧透过剧作文本显层结构的叙事层面,去阐释潜隐结构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显层结构的情节线索穿插交错,与潜隐结构之文化意蕴相互呼应;剧作采用紧密围绕中心展开叙事、预先设定前情铺垫、巧借剧情突转等叙事技巧;此外,尤为注重剧情结构上的连贯与跳跃,并将家庭人物关系、日常生活琐事及人物的遭际与境遇变迁作为剧作结构线索的重要依托。
其他文献
派遣用工如何参加工伤保险?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有义务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约定,依法为被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并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应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建筑施工企业按项目参保的,应在施工项目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
期刊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3至2018年,我国累计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239万人,与2012年相比,减贫幅度为83.2%,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剩余1660万人。在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依然严峻,剩余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
传染疾病对经济的影响巨大,其潜在的死亡率给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的原始动因之一是探究疾病和其他事物包括信息、病毒、谣言等的传播机制。对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入,使得运用理论工具对实际复杂系统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描述其各个网络,刻画其特征具备可行性。各网络的演化过程可能各不相同,但可用同种网络理论来进行分析,研究彼此之间共同之处。统计学是研究这种共同之处的理论方法之一,网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商业健康保险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业向大健康服务业过渡。然而,现阶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具体来看,一方面消费者和整个社会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诉求。首先
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制度功能在于保障不动产抵押权的流通性与融资性,这是本文的基本命题。本文的研究难点在于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历史源流考,研究重点在于理清、检讨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现行法律制度,找出“问题制度”并探寻其优化方案。围绕基本命题,本文需要回答六个子问题: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的民法基础是什么?其是如何产生的?其形成了哪些模式?我国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法律制度有哪些?这些法律制度存有哪些问题
学位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做好人生定位,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现实问题,而我国目前存在的真正生涯规划意义作用模糊不清,加之生涯规划测评技术应用不够、分析不到位、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等,影响了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高考改革形势,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着手,依据各学科特点,依托本地区的资源,借助家
度量正则性因其在最优化理论和控制论等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而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度量正则性的扰动理论,并对二次函数给出使其度量正则性成立的邻域估计.加型扰动理论与度量型扰动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扰动理论.加型扰动理论研究度量正则映射与扰动映射相加所得的和映射是否仍然度量正则.本文得到了度量正则性的一个加型集值扰动结果,证明了局部度量正则映射与局部Lipschitz集值扰动映射相加后所得和映射的局
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了各界对于危机产生原因的思考,除了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以及行业竞争等原因,越来越多研究视角转向了微观角度的银行内部治理,如高管特征、公司治理与银行经营特征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当前,金融业处在要素市场化、金融主体多元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纷纷通过向第三方提供Web网页的访问、应用开发和数据交互等功能,吸引了众多第三方加入平台。因此,也被称为“互联网开放平台”。互联网开放平台乐于吸引第三方的加入,因其可以为平台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从而增强用户黏性;第三方也积极加入互联网平台以期获得平台庞大的用户流量资源,并从中获得收益。可以说,开放平台是“共享、合作、共赢”时代的产物,推动了互联网“生产力”的再一次飞跃。然而,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