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下肢择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氟比洛芬酯(Flurbiprofe)、地佐辛(Dezocine)致病人超前镇痛临床模型,观察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Ⅳ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镇痛药累计消耗量,以及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评价超前镇痛能否降低病人术后VAS评分减少术后镇痛药使用量,探讨以上两种药物超前镇痛临床效果。  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60例拟行下肢择期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无心、肝、肾功能障碍,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K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20例。  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术前用药,进入手术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流量(2L/min),按试验分组情况分别给予A组(5ml生理盐水)、K组(1mg/kg氟比洛芬酯)或D组(0.2mg/kg地佐辛),选用L3-4为穿刺点,行腰硬联合阻滞,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2.5ml,硬膜外导管向上置入3cm,手术时间超过1.5h,根据麻醉平面可酌情在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5ml。  3.术后镇痛方案待手术结束前将Gomedical一次性使用镇痛泵连接至患者的静脉通路,药物为吗啡0.5mg/ml+昂丹司琼0.15mg/ml,单次剂量为1ml,锁定时间20min,背景输注量2ml/h。  4.观察指标  4.1 术后疼痛评分及吗啡消耗量分别在术后1h、2h、3h、6h、12h、24h随访病人,记录下病人的疼痛情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影响睡眠。)。记录各监测时点吗啡的累计消耗量。  4.2 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记录下术前、给药后15分钟以及离开手术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如果患者容量充分,血压、心率波动超过术前基础值的30%则给予相应的心血管活性药,予以治疗,记录下各组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数。  4.3 不良反应记录术后病人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样本描述  所有入选患者共计64例,最终完成试验60例,剔除4例,其中2例因手术取消而退出试验,2例患者中途要求退出试验。男性患者28例,女性3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94.5±11.8分钟)、K组(96.1±12.5分钟)、D组(95.8±13.5分钟),三组间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在人口统计学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2.各组给药后15min,出室时的MAP、HR及SpO2较各自的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心血管活性药三组间应用升压药和降压药的病例数相似,D组和K组应用调节心率药物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A组,但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术后疼痛评分及吗啡消耗量术后各时间点PCIA用量:在术后3小时监测点时PCIA用量依次为A组>K组>D组,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2小时监测点时,与K组比较,A组和D组用药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与D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24小时监测点时,三组间用药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与A组比较,D组和K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和K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术后三组间病人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在择期下肢手术中预防性使用地佐辛、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在术后较早时间(3h)内,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地佐辛、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提高术后镇痛满意度;地佐辛、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不增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根据发病孕周的不同,胎膜早破分为两种: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
目的:自从帕金森病在1817年被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描述后,此病的核心症状一直为广大医生所熟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特殊的步态及姿势,但这些均是针对运动症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