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同时,又使用过量的缩节胺(DPC)进行化控。为探讨过量使用氮肥及缩节胺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和棉子品质的影响。2016-2017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以施氮量为主区,设三个水平,分别是不施氮(N0)、常量氮肥(N1)、过量施氮(N2),施用尿素量分别为0kg.hm-2、300kg.hm-2和600kg.hm-2。以缩节胺(DPC)为副区,设三个水平,分别是不施 DPC(D0),常量 DPC(D1),过量 DPC(D2),DPC 用量分别为 0g.hm-2、75g.hm-2、150g·hm-2。调查了棉花叶片SPAD值,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以及氮素的吸收和分配,纤维及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棉花“四桃“的产量,不同时期成铃的纤维品质及棉子质量。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两年平均,在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SPAD值值分别为41.39、50.60、50.68,而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则分别为42.57、54.91、54.96。且在8月15日、9月15日,施氮量和缩节胺用量对SPAD值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2)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的分配不合理,表现为茎枝和叶片的干物质积累较高,而花铃中干物质积累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无显著差异,花铃中干物质分配系数降低;此外,过量氮肥及缩节胺还导致叶片中氮素含量及分配系数提升,同时花铃的含氮量也会增加,但其氮素分配系数下降。(3)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导致棉花成铃时间推迟,在空间分布上有向上和向外的趋势。早秋桃和晚秋桃所占比例增加;6-10果枝成铃占比降低,而11果枝及以上的成铃占比增加;棉花1-2果节成铃占比差异较小,但第三果节及以上的成铃受到影响较大。两年平均,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3-4果节和第5果节以以上成铃占比分别为30.74%和8.30%,而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则分别为32.43%、6.28%。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优质铃率和霜前花率降低,两年平均,分别比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降低了 3.45和3.56个百分点。(4)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的处理纤维发育过程中ZR含量显著降低,但ABA含量在花后15天及花后30天均较高,GA含量增加,而IAA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此外,花后15天及30天棉子内ZR含量均显著降低,但花后15天棉子中GA含量及花后30天ABA含量升高。纤维和棉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伏前桃和晚秋桃数有所增加;伏桃数显著降低,两年平均,伏桃籽棉产量下降339.13 kg·hm-2;“四桃“衣分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晚秋桃,两年平均衣分为仅为27.12%,显著低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的37.15%。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平均降低6.71%,,但衣分显著降低了 3.94个百分点,皮棉产量显著降低了 316.40kg·hm-2。表明过量氮肥及缩节胺会造成伏桃减少,棉花衣分和皮棉产量显著降低。(6)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四桃”的纤维均表现出马克隆值升高、断裂比强度下降。两年平均,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马克隆值分别升高0.72、0.62、0.54和0.51;纤维断裂比强度降低了 3.09cN·tex-1、2.9cN·tex-1、2.02 cN·tex-1、2.85 cN·tex-1;另外,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纤维整齐度指数也有所下降。(7)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用量相比,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花“四桃”的种子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降低,而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则升高。两年平均,伏桃和早秋桃种子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0.62%、16.83%和8.45%;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3.70g/kg、1.19g/kg、2.64g/kg 和 1.63g/kg,淀粉含量则提升了 2.35%、3.03%、1.95%和 1.56%。两年平均,过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下,棉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52.29%和82.96%,与常量氮肥及缩节胺处理的65.44%和93.68%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