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效率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保险业而言,效率是商业性保险公司在保证偿付能力和实现盈利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配置保险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资源的流动,是保险业投入产出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随着我国保险市场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保险业的竞争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效率又是保险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见,从长远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效率。但是国内对保险业效率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因此,研究中国保险业效率这一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在对保险业效率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剖析了中国保险业的效率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寻求了效率提升的途径。
第一章效率的概念和一般理论
从经济资源的概念出发,依照效率的概念、内涵、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效率的论述以及西方效率理论等三个方面的次序,对于有关效率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概括。
论文认为,效率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是研究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理论。效率在经济理论上一般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而效率和效益是不同的概念,效率的内涵大于效益,是对经济活动运行状态的更全面更高级的评述。在一个健全的经济中,效益应该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效率是基础,效益是目标。因此,效率分析就比效益分析更有意义和更为重要。
第二章保险业效率的一般分析
首先界定了保险业效率的概念,明确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研究保险业效率的框架,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然后从量化和非量化角度考察了保险业效率的评价标准和测度,主要介绍了投入产出效率测度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保险业效率研究的文献。最后分析了中国保险业效率发展的外部环境,为分层次研究打下基础。这是该论文对保险业效率概念的界定和基本理论剖析。
论文认为,保险业效率是商业性保险公司在保证偿付能力和实现盈利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配置保险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资源的流动,是保险业投入产出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同时提出分层次研究保险业效率的理论框架。可以将保险业效率分为三个层次,即微观保险业效率(保险企业效率)、中观保险业效率(保险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宏观保险业效率(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第三章中国保险业微观效率的分析
保险业微观效率,即保险企业效率,是指各家保险公司所达到的保险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就是指其投入与产出的能力。首先介绍了生产前沿面理论,及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包络方法(DEA)及效率指数(Malmquist指数)计算方法。论文以员工人数、资本数、费用为投入变量,以赔偿和给付额、准备金年增长额和投资收益为产出变量,计算了从19992003年,包括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143个样本企业,运用OnFront2.0计量软件,测算各家企业的技术效率和效率指数。最后运用回归模型,Eviews软件实证研究了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
论文认为,无论是财产保险公司还是人寿保险公司5年内技术效率呈锯齿形波动,极不稳定。在对技术效率进行分解后发现,投入要素拥挤测度和纯技术效率值比较接近生产前沿面,造成技术效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率值的变化。而对规模效率区间的分解说明我国中小保险公司大部分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可以通过扩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以提高规模效率从而带动整个技术效率的提高。我国财产和人寿保险公司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可以看出无论是财产保险还是人寿保险全要素生产效率均有所提高。财产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绝大部分来源于“追赶效应”部分,其原因可以分析为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所致。而寿险业中推动寿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更多的是“增长效应”,是整个寿险业效率的提高使生产前沿面外移。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分析得出,目前影响我国保险公司效率的主要因素为资产规模、营业费用、人均保费、资产收益率。
第四章中国保险业中观效率的分析
保险业中观效率是指在产业内合理的配置保险资源的能力,主要包括保险市场结构、保险市场行为、保险市场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此章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障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在此基础上应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市场力量(MP)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ES)。
论文首先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分析,从而引出市场力量(MP)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ES),并运用第三章效率的测算结果,检验了这两个假说。在引入市场集中度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支持市场力量假说(即结构—行为—绩效),市场集中度变量在统计上非常显著,并且与资产收益正相关,在控制变量中资产数额与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文认为,政府应该控制市场集中度,增加市场主体,鼓励竞争。在引入综合效率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支持有效市场假说,在控制变量中资产额与利润指标正相关,而考虑加入了效率指标后,准备金提取比率的显著性提高。在混合有效市场与市场力量假说进行回归的结果表明效率与获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同时也使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提高,结果表明提高我国保险业绩效的关键在于重视效率。因此,该文认为,监管当局应采取措施以鼓励高效率保险公司增加市场份额。
第五章中国保险业宏观效率分析
保险业宏观效率是从总体上或宏观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内部经营效率(投入产出效率)对整个经济发展所综合体现出来的效率,也即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主要从保险业对国民经济、对地方经济、对社会保障的贡献来进行分析。
论文认为,我国保险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持较快地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从就业角度来看,保险业对劳动投入的增长起着积极的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促进保险业的就业比重的提高来实现的。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保障负担逐步转向社会,越来越多的由商业保险来承担,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业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保障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险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人寿保险在养老保险发展中的作用。
第六章提高中国保险业效率的途径
在定量分析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组织效率、优化市场结构和监管效率的角度寻求效率提升的途径。
论文认为,应着力提高保险公司的规模经济,其组织途径是在当前分业管理体制下采取保险(控股)集团的组织模式和实行保险公司的兼并。在提高技术效率方面,应加快信息化步伐,实现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完善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并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角度提升保险业的组织效率。完善保险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结构。此外该论文还强调在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提高对保险业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