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减降雨对内蒙古退化草原土壤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dd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水分来源,降雨量、降雨时长、降雨强度和地表植被状况共同影响降雨入渗过程,进而影响其对土壤水的补充,最终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稳定及其荒漠化机理是近年来草原生态水文研究的热和难点。本文基于气象数据、土壤水分数据(5、15、30、60和100cm 土层)、土壤理化性质数据(体积含水量、容重、饱和含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含量)和植被数据(种类、高度、盖度和地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通过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以及BIOME-BGC模型模拟,探讨了内蒙古退化草原在自然降雨、增加降雨(加50%)和减少降雨(减50%)等不同降雨处理条件下土壤和植物特征变化规律。对于揭示内蒙古典型退化草原水土关键要素、草地荒漠化防止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2018年土壤本底值的分析发现,土壤水分动态与降雨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相同降雨过程各土层土壤水分增量呈降低趋势,高降雨强度、降雨前较高的土壤含水率有利于雨水下渗,5和15cm 土层土壤水分增量与降雨强度、土壤初始含水率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均有显著和极显著线性关系;30和60cm 土层只与降雨强度及二者交互作用有极显著线性关系,100cm 土层与三者均无显著线性关系。土壤呈弱碱性,随土层加深,pH、电导率及容重增大,有机质含量、饱和含水率减少。容重和pH呈弱变异,其余土壤特性指标均呈中等变异,5~60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降低。(2)自然降雨(CK)和增加降雨(PA)和减少降雨(PR)分区5~60cm 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均值均在PA分区达到最大值,浅层土土壤体积含水率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变化幅度随土层加深而减小,60和100cm 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无明显波动。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各土层生长季土壤温度先增加后减少。土层土壤电导率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5cm 土层6~10月份电导率均有显著差异;15cm 土层6月份PA分区和CK、PR分区存在明显差异,其余月份3个分区的电导率均有显著差异;30、60和100cm 土层生长季3个分区的电导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土壤水分由大到小依次为:PA>CK>PR;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R>CK>PA;电导率随土壤体积含水率的变化幅度PR>PA>CK。(3)减少降雨会使物种丰富度下降,可提高冷蒿的重要值,达到3个分区的最大值;增加降雨提高物种丰富度且冷蒿、羊草和木地肤生长季的重要值普遍大于CK分区。CK和PA分区与PR分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丰富度指数PA>CK>PR。经1年的增加降雨试验处理,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种多样性,但对综合植被指数的贡献却不大。适当增雨可提高植被地上生物量,整个生长季各个分区的地上生物量总体而言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适当增雨有助于5和15cm 土层根系生长。(4)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壤水分及NPP模拟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可用于模拟。NPP最大值均在8月中旬,增加80%降雨NPP无明显变化,增加120%和160%降雨的NPP最大值分别增大1.93%和3.03%;减少20%、60%和90%降雨的NPP最大值分别减少0.28%、6.34%和11.29%。5、15cm 土层的土壤水分最小值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增加幅度15cm<5cm 土层;最大值随降雨量减少而减少,减少幅度15cm>5cm 土层;土壤水分波动频率15cm<5cm 土层。对于30cm土层而言,增加120%和160%降雨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变化,但均大于增加80%降雨的土壤水分,减少的降雨量越大,其土壤水分最大值越小且最小值也越小。对于60和100cm深层土而言,土壤水分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明显小于5、15和30cm 土层且变化不显著。(5)两个排放场景RCP4.5和RCP8.5未来30年的NPP均呈增长的趋势,RCP4.5情景下的NPP总体趋势高于RCP8.5情景下的NPP,RCP4.5情景下NPP波动较小,在RCP4.5情景下,NPP最大值出现在2033年可达到198.24g/m2,最小值出现在2021年,为169.25g/m2;在RCP8.5情景下,NPP最大值出现在2027年,达到196.35g/m2,最小值出现在2030年,为165.43g/m2。RCP8.5情景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小于RCP4.5情景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和能源消耗问题促使制冷技术寻求新的发展,电热效应制冷技术有着环境友好、制冷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而且能实现微型化,因此对电热制冷装置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是一线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唯一植物来源。目前黄花蒿野生资源有限且青蒿素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应用。因此,青蒿素生物合
翼型的流动分离控制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流动分离,是指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翼型攻角的增大,翼型吸力面的边界层在逆压梯度的作用下与壁面发生分离,并在翼型后方形成
换相失败是高压直流逆变器的常见故障之一。大量研究和运行经验表明,绝大多数的换相失败是由交流故障引起,且从交流故障到直流发生换相失败一般仅需几毫秒,通常首次换相失败
六价铬由于其高毒性和高迁移率,被列入优先污染物清单,可见光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还原六价铬水溶液具有操作简便,环保,廉价,效率高,可重复使用,可直接使用无限,清洁,安全的天
在现代铝电解工业中,阳极钢爪是铝电解槽阳极工作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它长期在高温酸性腐蚀气氛中服役,是铝电解过程中损耗率较高的零件之一,它的失效和更换为电解铝企业带
目的:本实验旨在从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e)中提取出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片段SNLP-1,并在体内外探讨该多糖片段的免疫调节活性及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水煮醇沉法从龙葵中提取出龙葵粗多糖(crude Solanum nigrum Linne polysaccharides),采用DEA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级,再经Sephacryl TM S-300
目的:以3周龄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大鼠患肝内胆汁淤积症,较好模拟临床上新生儿胆汁淤积症;再通过垂盆草苷作用肝内胆汁淤积动物模型后探讨垂盆草苷对其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与具体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作用。方法:1.将48只3周龄SD大鼠随机分组,分为6组,每组8只大鼠,即对照组(Control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模型组(Model组)、熊去氧胆酸组(UDCA组)、垂盆
电子助力器作为传递制动力的重要组件,其综合性能影响汽车整车制动安全。当前国内汽车生产商对电子助力器综合性能的检测方法落后,检测装置较为简单,无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在地球的储量越来越少,目前世界各国石油开采已进入中后期。已存在的大多油井里,石油里的含水比例越来越大,动液面不断下降。新开发的油田中,对油井下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