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各种自然语言中都存在的共性现象,人们很久以前就注意到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在言语中所起的作用,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形成了语言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成语学。勿庸置疑,俄语成语研究一直得到语言学家们的青睐,成语研究的悠久历史折射出成语的研究价值。俄语成语研究由来已久,其发展从未停滞,这个领域研究的发展建立在人们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和研究理论创新的基础之上。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人文中心论”(идея?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зма?)的思想改变了语言学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跨过世纪之交语言学沿着该方向迅猛发展,语言的认知和文化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的主流。本论文即是在认知语言学(когнитивнаялингвистика)和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俄语成语语义的一个尝试。研究背景语义研究随着语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后期语言学发展的特点是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快速形成和交替,研究重点的衍化过程是语言的结构功能——语言的称名功能——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学各流派最大的研究特点是研究的语义取向。在俄罗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语义研究广泛采用了关于“语言语义是人与语义信息运作的系统”的观点。俄语成语语义的研究也沿着这个方向深化和升华。从维诺格拉多夫(В.В.Виноградов)开始,研究者对成语材料、功能特点、语法结构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强,俄语成语的能指和所指的熟语性(фразеологичность)所产生出来的丰富附加含义一直处于研究的焦点。系统性研究自从索绪尔提出系统思想后一直在语言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当前的研究看,语言学家们的注意力放在了俄语成语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从单个成语单位转向把俄语成语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描写和定性。这也是当前语言研究的突出特点。当前俄语成语研究的人文趋向很明显,主要表现在认知研究和文化研究两个方面。在俄罗斯,俄语成语的认知研究有了一系列成果,如科夫绍娃(М.Л.Ковшова)从认知文化学角度解析成语,《成语的认知研究:研究的新范式》(?Когнитивные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идиомы:новаяпарадигмаисследования?),切尔丹采娃(Т.З.Черданцева)从语义的角度进行研究,《用认知观点研究成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вкогнитивномаспекте?)等。对于俄语成语的文化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中国俄语学界刘永红、袁顺芝、张豫鄂的专著《俄汉成语的文化分析》。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俄语成语。综观俄语成语的整个研究过程,俄语成语的范围历来就不统一。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化,成语范围的界定不断改变。中国俄语学界刘永红、袁顺芝、张豫鄂在专著《俄汉成语的文化分析》中归纳总结出俄语成语的划分尺度:成语包括一切具有某种程度的固定性的词的组合、成语的完全转义性、成语的内部融合紧密和语义转移鲜明。俄罗斯语言学界语言学家们提出俄语成语的区别性特征是成素复杂、语义不可区分、成素固定、复现使用、结构不可透视、语法形式固定、大多数的词序不变等(参见Д.Б.Розенталь,И.Б.Голуб,М.А.Теленков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русскийязык?.Москва:Айрис-пресс, 2000)。随着语言学家认识的加深,出现了关于俄语成语范畴界定的新见解。俄罗斯学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俄语成语的“区域划分”思想,即把俄语成语看作不同区域范围内的俄语成语构成的集合:把俄语成语的集合划分为核心区域(ядернаязонаФЕ)、核心外围区域(околоядернаязонаФЕ)和边缘区域(периферияФЕ),这些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俄语成语的语义、功能和语用共性,并且同一区域的俄语成语具有不同的功能-语法分类,这些区域的划分范围并不是确定的,具有开放的属性。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成语学家们通常把核心区域和核心外围区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使研究得出的结论更严谨、更科学。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也是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界定的,即核心区域和核心外围区域的俄语成语,包括熟语(идиом)、情态成语(интеръективныйфразеологизм)和句式成语(фразеосхема),论文的引言部分明确了这三种俄语成语类型的具体内涵和外延。理论基础成语是整个语言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语言体系的一个层面,成语在具体言语交际中完成功能,因此成语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语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整个语言系统的探讨和研究。从当前的语言科学发展趋势看,新的语言观点和理论不断涌现,这为我们加深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本论文即是在传统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成果分析阐释俄语成语语义。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指的是“以人为尺度衡量万物”的哲学观念。它有着深厚的中西方哲学渊源。语言学的人本原则(或人文中心论原则)(принцип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зма),是“蕴涵在语言中的为语言使用者掌握、思考并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来的实践、理论、文化知识与经验”,同时还是“把人作为分析某种现象的基准点”的一种方法论原则,是支撑现代语言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各种语言学中得到了不同解释”(杜桂枝2000:216)。语言的人本主义,一方面语言承载了人类的实践、理论和文化知识及经验,通过语义和概念范畴分析最终形成语言世界图景;另一方面语言研究把人放在中心位置,参与到研究的各个环节,进而成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代语言学流派中人本主义的集中代表是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近来,认知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理论和思想也逐渐走向成熟。在俄罗斯,认知语言学流派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新的语言学流派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看似已研究得很透彻、很成熟的语言现象,拓宽了过去语言学研究不曾涉足的许多领域,为语言学在各个语言单位、它们的意义及功能体系状况的本质的研究方面开辟了新的前景。语义(семантика)是关于意义的科学,学科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语义学是一种历时学科,根本任务是分析单个词汇的意义变化和发展,当代语义学具有了共时的性质,这样的学科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迅猛的发展。最近的40年,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扩大到任何意义单位:从单独的语言单位到语句、语义场、文本,并且把语义看作现实的反映、知识转换的结果。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语义则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的理论出发,对俄语成语语义进行了认知-文化学阐释,运用的基本语言理论有:语言进化(языковойметаболизм)、原型(прототип)、框架(фрейм)、隐喻(метафора)、民族标记(локальнаямаркированность)、文化概念(культуроконцепт)、暗含原则(принципнамекания)等。这些理论和原则构成本论文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引言、主体部分(5章)和参考文献。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创新之处、论文结构等。论文的主体部分是运用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阐释俄语成语的语义。第一章概要揭示了俄语成语学作为语言学科的发展过程,包括:发展历程、研究现状、解决和存在的问题等,特别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章介绍了俄语成语语义研究的人本主义取向,包括:俄语成语语义的研究状况、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及其对俄语成语语义研究的影响,本章特别提出了俄语成语语义的基本构成。从论文的整体看,这部分强调了俄语成语语义研究的人文取向,这个取向构成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随后的三章论述了俄语成语语义的认知文化阐释。第三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和框架、隐喻等理论对俄语成语语义进行认知语言学的阐释;第四章语用语言文化学的民族标记、文化范畴等对俄语成语的语义进行语言文化学的阐释;第五章在解释语言进化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和文化范畴下的隐喻理论对俄语成语语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剖析,说明了论文对俄语成语二次称名的理解。第三部分列举了论文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相关文献资料。此外还附加了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学术语及概念。在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过程中,指导老师杨喜昌副教授给予了悉心指导,提供大量相关材料,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为论文完成付出很多心血和劳动,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