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学习和自主性是核心素养以及21世纪核心技能所强调的重要目标,而自我调节学习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合人类终生发展需求的必要方式。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不是个人独立的内在程序,而是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从实证角度探寻课堂教学中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相关行为,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成效、培养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中心的国际文凭课程小学项目(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imary Years Programs;简称 PYP)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课程在中国的本土化现状,同时也能为国内普通中小学教育提供借鉴。本研究以PYP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和课堂观察方法,从学习环境视角分析PYP课程如何支持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第一章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等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第二章从学习环境的任务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互动三个层面对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并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之后,第三章对国内外100份PYP单元计划表进行内容分析,在设计的课程角度上,明晰为推动自我调节学习PYP任务活动所具有的特点;第四章以一个单元的PYP课堂教学作为分析案例,对实践的课程层面进行分析,探究并归纳支持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学习环境特征。研究发现,在PYP课程中,支持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学习环境特征是:在信息资源层面上,PYP开放式物理环境、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学习材料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在任务活动角度,强调与学生个人经验和兴趣结合的活动形式和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程序自主支持和认知自主支持、无威胁性的全面任务评价,都是PYP学习环境推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重要要素;在教学互动层面,教师有关讨论目标、解释含义和奖惩评价的言语与行为特征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