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系统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g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然而现实中公共交通资源并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作为城市主要公交形式的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缺乏有效协调是一个主要原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协调,可以提高乘客出行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顺畅性,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本文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乘客的角度出发,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为目的,重点研究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调度的条件。首先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综述,并将换乘乘客的出行时间分为:在车时间和换乘时间,并分析缩短在车时间和换乘时间的条件,提出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二者换乘协调进行研究: 在空间换乘系统方面,以乘客总出行时间(从出发点至目的地的时间)为轨道交通站距选择的最重要指标,建立合理站间距计算模型;并根据轨道交通换乘站与常规公交停靠站的位置关系,将换乘站布局模式分为四种方式,以乘客加权最短换乘步行距离为衡量标准,对四种方式的协调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协调布局的最佳模式;最后,分析换乘导向系统对换乘时间的影响,对换乘导向系统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在时间换乘系统方面,首先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运营特征,通过对枢纽换乘时间的详细分析,建立乘客换乘总等待时间最短宏观模型;接着根据模型,将换乘站分为首末站和中间站分别讨论,分析造成乘客候车的原因,运用时空图对二者换乘过程、换乘状态进行描述,探讨总结二者协调调度的条件,并对协调结果进行分析。 文章最后运用以上研究结果,对西安地铁二号线南稍门站进行协调换乘分析,以典型常规公交停靠站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对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单向换乘和双向换乘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换乘及单向换乘的选择依据,制定南稍门站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控制时刻表,并用最短换乘等待时间模型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曲线梁因其流线造型以及良好的受力特性,在航空、机械、建筑领域等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通过对曲线梁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有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现有的曲线梁理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日益拥挤的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它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轨道交通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交通事件管理系统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少交通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是交通事件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思想及“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形态,例如出行领域的滴滴出行、共享汽车、共享单车,房屋领域的Airbnb、途家等等。这些
本课题研究的是一种基于泰曼-格林(T-G)双光束干涉仪原理的光纤加速度计,系统主要包括:中心波长为1.31μm的LD相干光源、起传感作用的光纤柔性盘、光探测器(PIN)、相位调制用的
伴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交通荷载引起的高速公路路基长期沉降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与设计者的重视,如何预测和有效控制沉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从研究现状来看,研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