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浸田主要还原性物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作为冷浸田主要障碍因子,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致使水稻产量降低。为了研究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水稻中优849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冷浸田主要还原性物质动态特征,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对水稻毒害临界浓度以及对水稻养分累积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冷浸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水稻全育期,冷浸田主要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还原态硫、二价锰皆高于黄泥田,且均呈现S型变化。水稻移栽前,冷浸田活性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含量分别为黄泥田的3.34倍,5.78倍,4.67倍,3.40倍和4.49倍。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和二价锰含量在分蘖期达到最高,分别为黄泥田的2.60倍、6.20倍、7.11倍和8.36倍,在抽穗期达到最低。土壤还原态硫含量在抽穗期最高,为黄泥田的3.12倍,在分蘖期达到最低。2、随着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浓度的增加,对水稻的毒害程度越严重。高浓度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导致水稻植株矮小、茎秆变细,易倒伏,根系生长受抑,根体积和根系伤流量下降,绿叶数减少,叶面积和功能叶SPAD值下降,光合作用速率减弱,植株铁、硫和锰含量过高,不利于水稻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最终导致水稻穗长和百粒重下降。当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浓度分别为100mg/L~200mg/L,50mg/L~150mg/L和50mg/L~250mg/L时,水稻百粒重较空白对照分别下降13.1%~29.1%、18.3%~68.2%和10.5%~40.9%。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浓度分别超过300mg/L、250mg/L和300mg/L,水稻毒害死亡。3、通过不同浓度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水稻株高、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百粒重抑制率(y)分别与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浓度(x)拟合回归方程方程,推导出亚铁、二价锰和还原态硫对水稻毒害的临界浓度范围分别为200mg/L~300m/L、50mg/L~100mg/L和50mg/L~100mg/L。4、在冷浸田环境中,高含量亚铁、还原态硫和二价锰处理,水稻生物量下降,养分吸收受到抑制,导致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高含量亚铁处理(F3)对水稻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较低含量亚铁(F1)分别显著下降24.2%、33.7%、12.7%、12.9%和40.3%。高含量还原态硫(L3)处理较对照(L1)显著分别下降22.9%、30.3%、9.5%、10.1%和31.4%。高含量二价锰处理较对照(M1)显著分别下降10.8%、18.1%、8.1%、7.9%和19.8%。
其他文献
耕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最根本的资源,切实管理和保护好耕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耕地的增长速度,土地资源与人口的比
【目的】研究以新疆优势资源棉粕为材料,进行棉粕中腐植酸和氨基酸物质的提取和工艺优化,结合腐植酸和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标准,开发新型棉粕型水溶性肥料,解决棉粕资源深加工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土壤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和过程方面,土壤的动电性质、电导和表面电场力作用下的离子扩散与吸附等研究得到了较广泛的重视。电导在土壤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
本文以辽东天然林——杂木林、柞树林和人工林——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下各林型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枯枝落叶性质和林地土壤特性等,分析了不同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