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学习动机的教学实验 ——以韩国康津高中为例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于2019年做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赴韩国全罗南道康津高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的现状,基于学习动机理论并结合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和他人学习动机提升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高三年级的4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展开提升汉语学习动机的教学实验。第一步,在综合借鉴现有成熟学习动机问卷和对研究对象学习现状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问卷的15道问题,用于调查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被动型动机、近景型动机、交往型动机、成就型动机等六个学习动机类型,并设定本次研究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二步,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一次汉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实验组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而对照组是遵循之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三步,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第二次汉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然后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实验前后两次调查结果及其实验前后两次汉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近景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这四个方面有提高。2)实验组经过教学策略改进学习动机和汉语成绩较实验前都有提高。3)实验组学习动机和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第四步,评估实验结果并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师语言、师生关系、文化教学和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教学建议。本文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研究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动机理论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二语习得理论和动机提升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陈述了此次教学实验中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以及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韩国高中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的构成和信度效度分析。第三章为韩国高中生汉语学习动机提升的教学实验。其中包含了对第一次动机问卷结果分析和教学实验的教案设计案例及相关教学反思。第四章为教学实验结果对比分析。通过对前后两次动机问卷结果和实验组前后两次期末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回答本文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第五章为实验启示和教学建议。笔者结合以上定量研究的结果和平时课堂教学实践感悟,总结出能够提升韩国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以后的志愿者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最后为结语部分。
其他文献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维也纳有一群美术史学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他们的努力下,“艺术”与“历史”穿越了传统的界限整合在一起,构建了“艺术史”这门学科,为视觉艺术的文献研究和资料编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群杰出的学者多来自德语世界,在奥地利求学,受到奥地利社会环境的影响,1910年捷克艺术评论家文森茨(Vincenc Kram?á)首次以“维也纳学派”这个概念对他们进行了概括,1920年奥托·本内施(
口译过程中,译员在产出译语时普遍会出现停顿现象。恰当的停顿并不会为译语的传达带来障碍,而不当停顿则会使译语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译员在口译时应尽量避免不当停顿的出现。本文以“沟通之下的文化交流及对韩国文化的理解”模拟会议为例,通过对源语译语的转写与对比,分析探讨了案例中不当停顿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案例中的不当停顿表现为:“嗯”、“呃”等无意义语气词带来的有声不当停顿,以及沉默时间超出0.94s的无声不当
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应该清晰以及简明地传播信息,但是过度冗余是口译当中地一个常见的问题。冗余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实际上,在沟通的过程,信息会遭受噪音等因素的干扰,冗余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避免因此导致的信息失真。但是在交替传译中,过度冗余会降低信息传达的效率。冗余尤其会造成译语时间的延误、降低口译的流畅、使译语逻辑信息不明,同时导致听众需耗费大量精力去理解译语。本论文拟探讨的案例为探讨Ian Newto
信息重组是口译的重要技能之一,指为了忠实传达源语内容而对源语语言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国内外学者已经就同声传译中的该策略有过充足研究,本文旨在从汉英交替传译的角度入手,讨论“信息重组”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并且提出以中文为母语的译员如何克服汉英交传的挑战、利用其优势,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息重组。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概述“信息重组”的定义、分类,以及该策略在汉英交传中的意义,既有优势,也存在挑
二语习得对母语会产生语言迁移,日语对汉语的负迁移有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日语汉字词汇。在本篇论文日汉同传的一场模拟会议中,笔者发现日语汉字词汇出现频次高,且笔者出现偏误的场合往往是面对日语汉字词汇的场景,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也有不少日语汉字词汇也对译语输出产生了正面影响。本文以安倍首相施政方针演讲模拟会议为例,对日汉同传中日语汉字词汇对译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文分析了案例中日语汉字词汇的类别,共计23例,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转型,社会问题突出,政府对社会组织越来越青睐,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将社会服务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能够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其中公益创投是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培育社会组织的新形式,一方面,公益创投在全国各地呈现遍地开花式发展,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另一方面公益创投作为新生事物,其运作过程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公
非流利现象在语言产出中普遍存在,流利的语言表达更易被人倾听,也更具有可信度。在交替传译活动中,译语输出的流利性也是考量译员表现的重要标准之一。译语输出中的非流利现象不仅会影响译员对于源语意思的准确传达,也会使听众对译员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本文探讨了交替传译中的非流利现象,并且使用以难民教育为主题的模拟会议为例,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非流利性问题的实例,分析了译语产出不流利的原因,包括专业术语及背景知识积累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emotions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of Yemeni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In addition,academic emotions an
学位
官员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绩效评估标准更是官员扮演角色的关键指南针。本文主要是检验以减排为基础的多元目标考核标准是否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激励了地方官员落实环境监管政策。2006年,中国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定量减排目标,第一次将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配额纳入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考核标准。本文利用中国286个地级市在2003年至2010年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语际交际活动。在交替传译中,译员的目标是要将源语准确、完整、流畅、及时地转换成译语,并传达给听众。语言本身具有冗余性,适度的冗余可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信息,并减轻译员的产出压力,但在冗余现象过度时,会出现表达繁琐、语言不流畅、信息多次重复等情况,使得口译效果降低,造成听众听觉疲劳、失去耐心,甚至无法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尤其是在汉日交替传译中,由于汉语与日语语序不同,受源语的语序影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