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交错桁架结构的基本组成:柱布置在建筑物外围,室内无柱。桁架高度即建筑物层高,桁架跨度即建筑物宽度,纵向柱由联系梁相连。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建筑结构的抗震原理及交错桁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七个不同层高、柱距、桁架跨度的单变量交错桁架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合不同模型的位移变形图、应力云图,对相应模型的瞬态位移响应曲线数据、应力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为交错桁架体系推广及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分类及力学性能,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交错桁架结构的计算方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地震响应分析的相关理论。  (2)基于北京地区某钢结构交错桁架建筑物工程实例的数据基础,利用命令流法建立了不同层高、柱距、桁架跨度的单变量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模型,对结构模型施加位移约束、重力荷载及地震荷载后,利用瞬态动力学--完全法对每个建筑模型进行运算求解。  (3)使用时间后处理器POST26提取建筑模型中一榀框架及三榀框架中各楼层的瞬态位移响应曲线、节点的层间位移变形值及结构的应力云图。计算了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分析了不同模型的应力数据。总结了层高、柱距、桁架跨度在不同取值范围内对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在层高、柱距尺寸较大时仍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但桁架跨度不宜大于2lm。文中所得结论与已有研究成果吻合,为钢结构混合式交错桁架体系抗震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2001 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正式列入国家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钢结构住宅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
当前的加固工程中,粘贴碳纤维片材和粘钢是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将这两种加固方法应用到需大幅提高承载力和延性的偏心柱抗震加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本文为解决工程中这一
拟建的江坪河水电站是一个坝高达215m的堆石坝,在电站的勘查阶段发现坝址左右岸(主要是右岸)主要平洞较深部位不仅有厚度数厘米至数十厘米的大量红色夹泥,而且邻近岩体强烈风
纤维材料(FRP)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其优越的材料力学性能使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芳纶纤维布(AFRP)加固砖砌体的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
FRP螺旋锚(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helical plate anchor)是根据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土坡变形机理和FRP螺旋锚护坡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