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等空间度的云南省泸西县小江岩溶流域为研究单元,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地统计学模型和数学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流域20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机制,从点、面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流域土壤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机制,并对流域土地整理进行生态评价,为西南岩溶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解译航片和野外实地调查、填图分别获得小江流域1982和2003年土地利用图,在GIS的支持下,通过空间分析,并利用土地利用景观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以及重心转移模型等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流域20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收集土壤普查数据和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分别得到流域1982年和2003年土壤质量数据,运用地统计(变异函数和kriging插值)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揭示了流域20年来土壤质量的时空特征变化特征。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定点土壤剖面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同时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质量各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GIS支持下,通过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模型对流域土地整理进行了生态评价。
其他文献
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中国北亚热带地区,气候环境敏感,区域土壤中的铁锰结核记录丰富的环境变化信息,对于研究区域古环境在纬向上的变化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在该区域选择7个剖面,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作为典型的信息依赖型产业,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旅游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信息的
城镇空间一直是城市学科和地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而城镇布局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
矿业废弃地是一种人为的裸地和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一种暂时不可用的土地资源。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造成土地资源非常紧张,急需对这种暂时不可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恢复
本文以广州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如何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探讨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城市空间系统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构筑广州山水城市的理想目标。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吉林省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机遇。而当前吉林省的城镇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Crookies和Schmidt提出,如果一个学生在没有连续地受到鼓励和指导的情况下,频繁地参与到学习任务当中,并且保持这种参与性,那么教师就可以认为这个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他们进一步指出,一个具备内在动机的学习者因为“想学”(want to learn)而发生学习行为。因此,初中阶段英语的情感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引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从而使他们形成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划分土地整理区、确定土地整理项目和安排土地整理指标的依据。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意义重大。作为土地整理重要形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