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源研究新思考——以“直、正”词族多维考释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词源研究作为中国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典籍中的个案探源到当代学者的专业论著,汉语词源学正逐步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和学科的独立化。面对时代及学术的现代转型,汉语词源研究一直在寻找其现代化进路。在人类语言研究由描写走向解释的方法论革命,以及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等学术潮流的观照下,我们对汉语词源研究中存在的如下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⑴词源衍生机制的解释不足问题;⑵同源词判定的方法论不系统,推源和系源的方法没有得到区分的问题;⑶词源诠释理论的理解和建构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历史观念和综合视野为指导,立足汉语词源学本体,结合其他学科的优秀理论成果,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性地进行了相关理论探索和建构——词源衍生机制论、同源多维判定论及词源诠释理论。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进行个案实践操作。   本文第一部分对词源衍生机制论、同源多维判定论、词源诠释论进行了相关申述和阐释。第二部分,以前文阐述内容为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进行具体实践操作。运用同源多维判定法,对“直、植、值、德”的同源派生关系、“正、征、政、钲、眐、证、定、整、是、徥、諟、(是)、匙、湜”的同源派生关系、及由此组成的“直、正”系词族的同源关系进行考订论证。进而,以词源诠释理论为指导,在上述同源考证成果基础上,诠释词源结构中所折射出的语言、心理、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启示和意义,进行词源的多维诠释。
其他文献
昆德拉曾说过他的小说的任务就是探索“人类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而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则承担了这一功能,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种人物形象,即无知者和孤独者。作者借此分别探讨了人们在
《说文》自成书至唐代已有500多年历史,由于各种原因,脱讹在所难免。利用他书征引《说文》校正《说文》之失,无疑是便捷有效的途径之一。《后汉书》李贤注是注释《后汉书》的集
1926-1930年间的革命小说崛起于特殊的时代,它描绘的社会图景及其构建的无产阶级文学话语都明显地带有过渡性质。作为过渡时期的文学,革命小说除了在反映社会方面的深刻及创作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通俗小说向来就是文学重要的一翼,而在长长的通俗小说家的名单上,“张恨水”这个名字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在张恨水短短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发表了一百一十
本文结合齐己及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的诗歌作品和诗学理论著作,论析以齐己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诗僧的诗学思想和禅学观念,进而考察诗禅观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作用。  
“互联网+”已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互联网+”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不仅是技术工具,也是基础平台,更是生态型的链接要素。语言服务产业是基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