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词源研究作为中国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典籍中的个案探源到当代学者的专业论著,汉语词源学正逐步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和学科的独立化。面对时代及学术的现代转型,汉语词源研究一直在寻找其现代化进路。在人类语言研究由描写走向解释的方法论革命,以及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等学术潮流的观照下,我们对汉语词源研究中存在的如下三方面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⑴词源衍生机制的解释不足问题;⑵同源词判定的方法论不系统,推源和系源的方法没有得到区分的问题;⑶词源诠释理论的理解和建构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历史观念和综合视野为指导,立足汉语词源学本体,结合其他学科的优秀理论成果,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性地进行了相关理论探索和建构——词源衍生机制论、同源多维判定论及词源诠释理论。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进行个案实践操作。
本文第一部分对词源衍生机制论、同源多维判定论、词源诠释论进行了相关申述和阐释。第二部分,以前文阐述内容为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进行具体实践操作。运用同源多维判定法,对“直、植、值、德”的同源派生关系、“正、征、政、钲、眐、证、定、整、是、徥、諟、(是)、匙、湜”的同源派生关系、及由此组成的“直、正”系词族的同源关系进行考订论证。进而,以词源诠释理论为指导,在上述同源考证成果基础上,诠释词源结构中所折射出的语言、心理、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启示和意义,进行词源的多维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