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脱氢酶5(Bmdesat5)在家蚕涎腺的表达抑制对驯化选择的贡献初探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Bombyx mori)是从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进化而来,在长期的人工选择过程中,家蚕的体重、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受到强烈的正向选择,因此需要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供给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除中肠外,涎腺是大多数昆虫另一个与营养利用相关的重要器官。涎腺在动物营养利用方面发挥着多种不同的作用。已有的部分数据显示,在取食时涎液可以润滑食物有利吞咽;涎液中含有消化酶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然而,关于家蚕涎腺功能的深入研究报道非常缺乏。为了探究家蚕驯化之后有关营养消化相关的差异,本课题选择了营养利用相关器官涎腺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鳞翅目昆虫家蚕和野桑蚕为研究对象,在涎腺组织中筛选获得一个在野桑蚕高量表达,而在家蚕中表达量极低的基因脂肪酸脱氢酶5(Bmdesat5),对其酶活功能及其酶促产物对营养利用及生长发育等性状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Bmdesat5的序列分析、抗体制备、表达特征及亚细胞定位对15个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家蚕和野桑蚕涎腺的转录水平进行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6个基因在野桑蚕中显著高于家蚕,Bmdesat5的表达差异尤为显著。通过Western Bloting对Bmdesat5的表达差异进行确证,结果显示其蛋白水平在野桑蚕中高丰度表达,而在家蚕不表达。分别从家蚕和野桑蚕中克隆获得Bmdesat5基因ORF序列,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二者ORF序列相同。蛋白多序列比对发现,Bmdesat5蛋白具有保守的4个疏水结构域和3个富含组氨酸基序的活性中心;进化树聚类分析显示,Bmdesat5与Δ11脂肪酸脱氢酶聚为一支。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表明,Bmdesat5蛋白定位于细胞内质网上。为了获得Bmdesat5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截取了Bmdesat5蛋白羧基端105氨基酸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对表达的包涵体蛋白进行纯化,制备了兔多克隆抗体。2.基于GC/MS的家蚕与野桑蚕涎腺脂肪酸组成及差异脂肪酸鉴定为了探究家蚕和野桑蚕涎腺中Bmdesat5的差异表达对涎腺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基于GC/MS实验平台测定了家蚕和野桑蚕涎腺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并对差异脂肪酸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家蚕(D9L)涎腺中鉴定到18种脂肪酸,野桑蚕(云南)涎腺中鉴定到21种脂肪酸。有9种脂肪酸在家蚕高于野桑蚕,13种脂肪酸在野桑蚕高于家蚕。从脂肪酸饱和度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在野桑蚕高于家蚕,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家蚕高于野桑蚕。3.酿酒酵母异源表达Bmdesat5及酶促产物检测为了探究Bmdesat5的催化合成产物,利用酿酒酵母真核表达系统对Bmdesat5进行了异源表达,并通过GC/MS测定了阳性重组工程菌株中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Bmdesat5蛋白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诱导表达,在阳性重组工程菌株中检测到两个产物,即产物1:顺式异棕榈油酸,前体物质为十六烷酸;产物2:顺式异油酸,前体物质为十八烷酸。有趣的是,顺式异油酸在野桑蚕涎腺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家蚕,初步说明Bmdesat5在野桑蚕唾液腺的特异高丰度表达是导致顺式异油酸含量高的原因。4.家蚕添食Bmdesat5酶促产物对家蚕营养利用、生长及发育等性状的影响为了探究顺式异油酸对家蚕营养利用的影响,对五龄期家蚕进行脂肪酸添食实验,按照每天每克体重添食0.5μg脂肪酸进行。添食顺式异油酸的家蚕与添食油酸组相比,五龄3天的食下量雄性下调16.8%、雌性下调13.5%。五龄3天家蚕体重统计发现添食顺式异油酸相对于添食油酸组雄性家蚕与雌性家蚕体重分别下降20.3%和16.1%。蛹5天时统计经济性状发现,添食顺式异油酸组与添食油酸组比较,雄性全茧重、蛹重、茧层重分别下调13.2%、13.2%、13.1%;雌性全茧重、蛹重、茧层重分别下调9.7%、10.0%、8.4%。不管是雄性还是雌性的茧层率变化没有显著差异。通过添食实验表明,食物中异油酸含量增加会导致家蚕取食量的下降,并进而影响家蚕的生长与丝蛋白的合成。本课题鉴定获得一个在野桑蚕涎腺高丰度表达,而在家蚕涎腺不表达的脂肪酸脱氢酶Bmdesat5。对Bmdesat5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膜结合类脂肪酸脱氢酶的结构特征,进化树表明可能为Δ11脂肪酸脱氢酶。通过酿酒酵母真核系统异源表达,发现了Bmdesat5的主要酶促产物为顺式异棕榈油酸和顺式异油酸。而顺式异油酸在野桑蚕涎腺中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家蚕,这初步证明Bmdesat5在野桑蚕的高丰度表达导致了顺式异油酸在野桑蚕涎腺中的高含量。通过对家蚕的添食顺式异油酸,证明其具有抑制家蚕取食量,进而影响家蚕体重的效果。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初步推测:家蚕在驯化选择过程中,通过抑制其涎腺Bmdesat5的表达,进而减少涎腺中调控摄食量的顺式异油酸的合成,使其对桑叶的取食量显著增多,从而为个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及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胃癌是全世界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胃癌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尽管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胃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仍然较低,预后也较差。因此,了解和探究胃癌的致病机理和分子机制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G9a,也被称作常染色质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
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 antibiotics,SAs)是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属于广谱抗生素,是我国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之一。SAs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大多不能够被人和动物吸收,并可以在天然水中长期存在,危害水生生物生长和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目前,废水中SAs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光降解、微生物降解、膜处理和吸附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效率低或周期长等问题。因此,
柑橘溃疡病是由黄单胞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引起的检疫性病害,给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威胁,培育抗性品种是降低柑橘溃疡病危害的根本途径。因分子育种具有准确、高效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实验室前期证明CsBZIP40超量表达提高了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表明CsBZIP40是柑橘中重要的溃疡病抗性基因。理清CsBZIP40正调控柑橘对
2020年2月1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被正式命名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 V-2。1月后,COVID-19传播到大流行病水平,截至2021年3月7日,全球累计确诊COVID-19共115967664例,累计死亡2579775例,病死率2.22%[1]。SARS-Co V-2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
现今世界上有135个国家种植柑橘,因此柑橘与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息息相关。柑橘品种繁多,口感各异。随着温湿度的改变,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的多少随之改变,造成柑橘的品质差异。通过对柑橘叶片进行分类从而对不同品种柑橘生长态势进行监测,合理制定不同的自动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喷施农药变量等最佳种植方案,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常规的植物叶片分类方法如化学检测方法、图像特征分类法等存在成本
柑橘作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不仅因其丰富的色彩和果形广受消费者喜爱,更因其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独特的健康功效为人们提供日常所需。其中,类胡萝卜素不仅是柑橘果实的主要呈色物质,也是重要的营养功能成分,故探究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光照调节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物理调控方式,不会对果实造成伤害,且条件容易控制,在改善果实品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柑橘中的葡萄柚和甜橙富含类胡萝卜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日渐突出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克服目前土壤钝化、植物修复在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的不足之处?研发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的农田重金属控制和修复技术迫在眉睫。磁性纳米功能化材料在治理水环境污染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显著优势在于某些磁性功能化材料对于重金属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可在外加磁场下快速分离,实现重金属的回收。基
SDF4(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4)是位于内质网内腔上的一种钙结合蛋白,属于CREC家族,在调控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和货物分选中起到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SDF4在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胞内钙稳态、细胞的增殖、内质网应激等。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癌变而来,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属于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是我国南方重要经济果树之一。枇杷的花、叶、果实均可被充分利用,但由于枇杷果实核多可食率低的原因,故培育三倍体无核枇杷是育种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三倍体枇杷育性低于二倍体枇杷,其花粉败育且不能正常授粉受精,而目前对于这方面的分子机制研究甚少。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内源激素之一,参与
汞生物甲基化过程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汞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为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1)大多试验在高汞浓度条件下进行,与自然条件不符;(2)许多研究围绕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厌氧菌展开,如硫酸盐还原菌(SRB)、铁还原菌(Fe RB)、产甲烷菌(Methanogens)等;(3)以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