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tong1992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机制。本研究以超级稻F优498为材料,在总施氮量为135 kg/hm2条件下,设置3个试验:(1)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米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即,设置不同作物秸秆覆盖: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和无秸秆覆盖;与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3:3:4、3:1:6,以不施氮肥为对照;(2)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米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即,设置高、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3:3:4、3:1:6,以不施氮肥为对照;(3)灌溉方式与秸秆覆盖氮肥优化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米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即,设置不同灌溉模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旱作;与不同秸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小麦秸秆覆盖、油菜秸秆覆盖和无秸秆覆盖与氮肥优化配置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系统研究了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米质、秸秆腐熟及氮素释放率、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水稻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形成间的关系;以及结实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的形成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麦秆、油菜秆覆盖,较无秸秆覆盖能够显著的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且麦秆覆盖优于油菜秆覆盖;高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优于低土壤肥力,其中麦秆覆盖增产幅度为4.7%~9.4%,油菜杆覆盖增产幅度为0.6%~6.5%;且与基肥:蘖肥:穗肥为3:3:4氮肥运筹模式搭配时,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与水分利用效率。而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干湿交替模式能有效提高水稻有效穗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淹灌模式次之。而在淹灌及干湿交替灌溉下,麦秆覆盖搭配基肥:蘖肥:穗肥为3:3:4氮肥管理模式,相对其他秸秆与氮肥运筹组合均具有最显著的增产效应,尤其以干湿交替灌溉下,麦秆覆盖配套的基肥:蘖肥:穗肥为3:3:4氮肥管理(施氮量为135kg hm-2)模式为本研究最适秸秆覆盖下最优的水氮配套优化模式;而在旱作下,则以油菜秸秆覆盖搭配基肥:蘖肥:穗肥3:3:4氮肥管理模式最佳。2.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麦秆、油菜秆覆盖对水稻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根系干重及形态构建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油菜秆覆盖抑制作用强于麦秆覆盖;但在中后期能够有效的减缓根系的衰老,提高干物质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转运,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并能协调结实期剑叶SPAD,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其氮素总积累量增幅为2.0%-11.8%。在不同土壤肥力下,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对拔节前植株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抑制作用较高土壤肥力下增强,而在中后期对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促进作用较高土壤肥力下有所提高,但其总的积累量有所降低。各秸秆覆盖下,增加基蘖肥的施用比例能够有效的缓解秸秆覆盖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但过高的基蘖肥施用比例会导致生育后期氮素的供应不足,加速根系的衰老,进而减少植株的物质积累,本研究以基肥:蘖肥:穗肥为3:3:4为最佳。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干湿交替灌溉能有效的促进各时期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提高植株茎鞘物质转运及氮素利用效率;而淹水灌溉次之;且淹水与干湿交替灌溉下麦秆覆盖搭配基肥:蘖肥:穗肥为3:3:4氮肥运筹管理模式均能够有效协调各时期氮素供应,协调地上、地下部的生长,进而提高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而在旱作下则以油菜秆覆盖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下主要生育时期根干重、根体积、总根长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r=0.38*-0.78**),尤其以齐穗期的根体积与总根长、根干重与氮素累积、产量及氮素回收利用率的相关性最高。3.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麦秆、油菜秆覆盖均较无秸秆覆盖,能大幅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胶稠度,降低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从整体来看,麦秆覆盖优于油菜秆覆盖。而在高、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也均大幅提高了稻米品质,其中高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优于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且麦秆、油菜秆覆盖搭配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以及与基肥:蘖肥:穗肥为5:3:2的氮肥运筹均能显著的提高稻米的整体品质,但高土壤肥力以基肥:蘖肥:穗肥为5:3:2的氮肥运筹方式为最佳;而低土壤肥力可适当提高氮肥后移比例以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方式为最佳。而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干湿交替灌溉与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以外观品质,但干湿交替灌溉优于旱作模式。麦秆、油菜秆覆盖搭配基肥:蘖肥:穗肥为3:3:4运筹模式时,均显著提高了稻米品质;但以干湿交替灌溉与旱作模式下麦秆覆盖对米质改善最佳。在水稻叶片SPAD值与米质相关性研究表明,水稻灌浆期剑叶SPAD值与米质各指标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适当调节水稻灌浆期SPAD值,能够有效的改善稻米品质。4.秸秆覆盖与水氮管理对秸秆腐熟及氮素释放的影响 麦秆、油菜秆腐熟及氮素释放均呈前快后慢的规律。但两者在各时期腐熟及氮素释放规律则有所差异。较油菜秆,在生育前期麦秆的腐熟量与腐熟速率明显降低,但在生育中后期则明显增加;而在氮素释放量及释放速率方面,麦秆则在各时期均较油菜秆有所增加。高土壤肥力下麦秆腐熟及氮素释放均较低土壤肥力高。提高基蘖肥的使用比例能够显著的提高麦秆、油菜秆腐熟及氮素的释放,但以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配施下,具有较为平稳的腐熟及氮素释放速率,以及较高的总腐熟及氮素释放量。而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在生育前期,淹灌及干湿交替灌溉具有较高的腐熟及氮素释放,但在生育中后期则较旱作模式有所降低;而秸秆覆盖与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配施时,各生育时期麦秆在腐熟量及腐熟率方面均较油菜秆低,但氮素释放量及释放率则大幅提高。5.秸秆覆盖及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麦秆、油菜秆覆盖明显降低了各生育时期稻田耕层土壤pH,但秸秆覆盖也有效的降低了各时期土壤pH的变幅,以麦秆覆盖最为显著。高、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均能降低耕层土壤pH,且秸秆覆盖下各氮肥运筹对土壤pH均有显著的影响。而在土壤全氮方面,秸秆的氮素释放能提高前中期0~10cm土壤全氮含量,且麦秆、油菜秆覆盖也能明显促进耕层土壤氮素的向下移动,提高10~20cm土壤全氮含量;但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模式能够平衡植株氮素吸收与土壤氮素含量。而在不同灌溉模式下,淹灌模式下各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有所增加,旱作模式次之;且麦秆、油菜秆覆盖与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配施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全氮含量与植株的氮素吸收,进而实现氮素的高效利用以及土壤氮素平衡。
其他文献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学生如何求知”是一个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一方面,“学生求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求知过
本论文以郭沫若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为切入点,来探讨五四时期科学与浪漫主义的关系。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五四时期科学语境的形成背景。该部分较为简明地梳理阐述了科学
教育学原理重点学科于2011年2月经河南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批准设置,由教育系主任王洪成教授担任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与法律、教师教育。
近几十年来,山西方言研究硕果累累,但对具体方言片或方言点的研究并不多,且多数局限于“纯”语言学的研究,多注重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切分描写,对方言文化内涵的发
溶剂不但影响反应的速率、产率,而且还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因此溶剂效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聚乙二醇(PEG)及其水溶液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绿色替代溶剂
本论文分两个步骤制备了可降解淀粉微球(DSMs)。首先以丁二酸酐、环氧氯丙烷(EPIC)为原料,以对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丙酮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丁二酸二环氧丙醇酯(BDEE);其次,以合成的丁二
电解水是非常有希望应用于能量的储存与转换,但缓慢反应动力学的氧析出反应阻碍了其广泛应用。由于氧析出反应对绿色能源生产和储存的重要性,人们一直在寻找高效、低成本的氧析出电催化剂。贵金属氧析出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受到其高成本和稀缺性的严重制约,而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LDHs)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较好氧析出性能,常被认为有望替代贵金属用于氧析出反应。然而,LDHs的广泛应用受到其电子性质和活性位点的限制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尤其以尖晶石作为代表,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纳米材料,其成本低廉、性质稳定、性能优异,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近年来,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催化领域、磁性材料和半导体陶瓷材料等领域得到研究人员的深入研究。针对传统方法制备尖晶石材料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应时间长、耗能大、容易引进杂质及分散度较差等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工艺简单的溶剂热法,在低温下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及高热稳定性的锌铝尖晶石(Zn
棉花是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陆地棉作为棉属最重要的种,由于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高产等特性,其产量高达世界上棉花总产量的95%。但是,陆地棉纤维品质相比海岛棉较差,特别是与纺纱息息相关的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和纤维马克隆值,急需改良。整合传统育种和具有高效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是纤维品质改良的首选方法。棉花纤维品质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利用传统育种方法改良纤维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TiO2是光催化反应中研究得较为广泛的一种光催化剂,在污水处理以及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TiO2的光催化效率高,性质稳定,但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