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欲通过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无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与头颅CT进行比较,评价其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疾病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给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32例保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15分)和18例手术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12分)于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十、第十四天行颅内压监测,并在每次监测后即时行头颅CT检查,并对头颅CT图像计分。分别分析保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和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CT计分变化;组间互相比较:对同一类型患者不同天数的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之间进行方差分析,不同类型患者同一天数的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之间同样进行方差分析;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颅内压与头颅CT计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分别分析第三脑室、侧脑室、基底池、中线结构与FVEP颅内压的关系;分析50例病人,15分钟连续3次测量FVEP,比较同一测试者连续3次监测FVEP后,4种N2波潜伏期测量方法在同一患者中的稳定性,找出最适于颅内压监测的标准潜伏期。结果: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十、第十四天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第一、第七、第十、第十四天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第三、第五天明显高于其他四天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P <0.05);不同类型患者同一天数的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头颅CT计分;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颅内压与头颅CT计分之间具有相关性,计算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和r=0.96,(P<0.05)表明颅内压值与CT图像计分成正相关;当第三脑室缩小或消失、侧脑室受压或消失、基底池结构不清、中线结构移位明显时FVEP颅内压均升高;FVEP N2波潜伏期峰潜伏期最稳定,交点潜伏期稳定性最差。方差分析F=6.21,P<0.05。结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可以较准确、安全的测定颅内压值,给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