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林龄阶段兴安落叶松林各器官和土壤C、N、P含量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本文选择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及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针叶、枝条、树皮、主干、细根和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分配格局,以及C:N、C:P、N:P化学计量特征,以期认识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分配格局,揭示兴安落叶松林碳氮磷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平衡制约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兴安落叶松各器官T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不同的波动范围。TOC、TN、T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409.86~565.26 g·kg-1、1.61~19.85g·kg-1 和 0.12~2.17g·kg-1。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C:N、C:P、N:P值的变化范围分别在22.64~317.14之间、217.63~4257.13之间和2.53~19.96 之间。2.兴安落叶松各器官TOC的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变化不大。TN含量在各个器官间具有大的波动,针叶中TN含量最高,主干最低;除枝条外的其他器官,TN含量到成熟林后都有所升高。TP含量在不同器官中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针叶、枝条、树皮、细根、主干,且针叶、枝条、细根中TP的含量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内都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规律。由于各器官TOC、TN、TP含量的不同,因此所表现出的化学计量特征也有所不同。3.各林龄土壤养分TP含量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龄林阶段含量最低;土壤养分TOC、TN含量及C:N、C:P、N:P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到近熟林阶段最高;土壤铵态氮(NH4+-N)及硝态氮(NO3--N)的含量随林龄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不同养分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4.利用曲率回归建立土壤TOC、TN、TP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同指标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TOC含量的影响依次为:土壤容重>土壤pH;对土壤TN、TP含量的影响依次为: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pH与C:N间最优回归方程为一元线性函数,与C:P、N:P间最优回归方程为二次函数;土壤容重与C:N间最优回归方程为二次函数,与C:P、N:P间最优回归方程一元线性函数。5.通过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各器官与土壤TOC、TN、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树皮之外,其余各个器官与土壤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土壤中TP含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植物对TP的吸收,而土壤TOC、TN含量对植物直接影响不大,说明兴安落叶松各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非是由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直接决定的,而更多是受植物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