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垫面变化对岔巴沟流域次洪退水过程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因气候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水文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流域生态环境因河川径流量的锐减和区域内地下水位的降低而面临巨大的挑战。因而,研究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洪水地下径流过程的演变规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榆林地区岔巴沟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降雨洪水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基于量子遗传算法推求退水参数并进行地下径流水源的划分,采用多水源时变增益模型模拟流域内多场实测次洪过程,并模拟流域基准期和下垫面变化期次洪地下径流过程,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次洪地下径流过程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程度。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岔巴沟流域1986、1995、2000和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遥感资料,分析1986—2008年流域内多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其空间转移规律。分析表明,流域在这一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不明显,变化特征主要为流域空间分布上的转移。(2)本文选取岔巴沟流域1960-2010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对应的降雨过程。采用线性趋势回归和M-K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多个降雨统计参数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次降雨强度下降趋势显著,降雨过程线由尖瘦型逐渐变为矮胖型过程;采用有序聚类法、滑动T检验法和距平累积检验法对其进行突变年份诊断,结果表明次降雨强度和降雨过程线参数突变年份均为1970年。(3)对岔巴沟流域1960-2010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对应的洪水过程进行趋势性和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洪峰流量和次洪量下降趋势显著,洪水过程线由尖瘦型逐渐变为矮胖型,涨洪过程更加坦化以及退水速度更加缓慢;洪峰流量和次洪量突变年份为1970年,洪水涨洪和退水参数突变年份也为1970年。(4)基于量子遗传算法对流域基准期(1961-1970年)和下垫面变化期(1971-2010年)洪水地下径流退水参数进行推求,分别为4.310h和6.211h,算法结果表明流域变化期次洪退水速度比基准期次洪退水速度变慢。在算法精度的评定以及退水参数的合理性验证基础上,以地下径流退水参数对洪水过程进行地下径流的水源划分。(5)选择下垫面变化前后多场洪水过程,利用多水源TVGM模型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洪水过程和次洪退水过程效果较好,认为该模型适用于流域洪水及地下径流过程的模拟。由模型模拟的次洪过程及地下径流过程结果可知,尖瘦型次洪过程相比矮胖型次洪过程,地下径流深与总径流深值Rg/R更大,且流域变化期次洪过程相比基准期次洪过程,地下径流深与总径流深Rg/R值普遍增大。根据重现期划分不同量级的次洪过程,基于下垫变化前后两组产汇流参数进行洪水过程和地下径流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导致流域洪水洪峰削减与次洪量不同程度的减小,次洪地下径流深Rg和地下径流深与总径流深的比值Rg/R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其他文献
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具有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容易合成的优势,经过掺杂的聚吡咯对于染料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去除水体污染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聚吡咯与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后,吸
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为了降低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直接、无序并网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微电网技术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微电
近几年,关于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消息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5G商用潜藏巨大机遇,全球各国都期待能在这场5G竞速赛中取得先机。5G进入商用之后,毫米波通信才是5G研发的主战场。毫米波信号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路径损耗严重,因此毫米波通信的一个特点便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形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Multiple Input M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EPFRs)相比于传统的短寿命自由基,其在环境中半衰期更长,分布广泛。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已在焦油球、焦化厂的土
面向环境动能的能量收集技术是解决制约无线智能网络节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器件迫切需求长寿命、小体积、低成本微电源的使能技术。如何实现对能量的高效获取与转换是面向
龙眼(Dimocarpuslongan Lour.)是我国南方名优的亚热带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龙眼果实成熟于8~9月的高温季节,采后不易贮藏,在常温下只能贮藏3~4天,采后极易发生果皮褐变、
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区地形起伏大,由于线路纵坡限制,铁路线路通过黄土塬区常以隧道的形式穿越。银川-西安高速铁路(简称银西铁路)穿越塬区时,遇到较厚具有弱膨胀性的古土壤层,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微电网领域。为了实现能量的储存、转换和调节,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中介模块是其中关键一环。非隔离型高增益DC-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轻便、更安全的电子设备。近年来,作为新型供电模式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为电子设备提供了一个新的能量获取方式。由于避免
变曲率沟槽加工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精度球体加工方式,其优势在于解决高精度球体批量加工一致性问题。但是关于该加工方式下的球体运动特性及成球均匀性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