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宁波软土区特点,为提高微型钢管桩的承载力,微型钢管桩单桩往往要进行二次注浆工艺或与水泥土桩形成微型钢管管体—水泥土桩组合桩形式(简称微型钢管组合桩)。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管体—浆固体(水泥土桩体)—桩周软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较多,人们对微型钢管桩的破坏形态和承载特性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对“管体—浆固体(水泥土桩体)—桩周软土”的作用机理和微型钢管桩不同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结合宁波实际工程情况,针对微型钢管组合桩可能出现的多种破坏形态及其对应的承载进行分析和计算,并确定了不同情况下最可能发生的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对宁波软土区注浆微型钢管桩可能发生的破坏形态及其对应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为了更好的分析宁波软土区微型钢管组合桩的承载特性,对微型钢管组合桩进行抗压慢速静载试验,确定了荷载分担的三个阶段和最终抗压极限承载力。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竖向和水平向荷载下的微型钢管组合桩的侧摩阻力、桩端阻力、荷载分担比、极限承载力、塑性破坏云图等进行分析,研究了管体长度,管体直径和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对其抗压承载力的作用规律,并与之前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