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网络摄像机网络传输系统的设计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合一的加速,微型化和专业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嵌入式产品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同时数字视频技术应用的广泛,要求其更加灵活的适应现场需求。本文基于作者在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嵌入式网络摄像机为课题背景,主要探讨嵌入式网络摄像机网络传输系统的设计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如下: 1.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综述。介绍了以ARM 微处理Linux 为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和调试的方法。2. 网络传输系统硬件设计。方案采用AT91RM9200 作为微处理芯片,使用其芯片内部集成的百兆以太网控制器EMAC 和物理层控制芯片DM9161 实现网络传输的硬件支持,为方便调试设计了外围相关电路,同时为了满足日后实现本地存储的需求设计了USB 电路。3. 网络传输系统Bootloader 程序的设计及linux 操作系统的加载。硬件的设计是以芯片内部启动模式,启动过程由芯片内部的loader 程序加载用户定制的加载程序RomBootloader,再加载U_boot 程序,Linux 操作系统由U_boot 加载,本文详细阐述了RomBootloader 的设计过程,同时对于U_boot 和Linux 加载作了简单的介绍。4. linux 操作系统网络驱动程序的编写。基于AT91RM9200 的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是本系统网络传输的重要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与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相关的Linux 内核的数据结构net_device 和sk_buff。同时对于物理层控制芯片DM9161和AT91RM9200芯片内集成的EMAC
其他文献
IPv6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众多由于起步晚而受制于美国的国家,纷纷投入IPv6的研究浪潮,并将此视为互联网重新洗牌后崛起的关键机会。中国在全球IPv6领域已经成为
面对着web上面的海量信息,Web用户往往只对其中的很小一部分感兴趣。不同的用户,由于他们各自的需求不同,因此他们需要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看待”Web上面的海量数
由于软件功能扩展、用户需求改变和修正bug等原因,软件产品需要不断的被更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Internet进行客户端软件的自动更新成为一个可行并有效的方法。通过
作为一种自动化的程序验证方法,近几十年来模型检测技术在软硬件程序、通信协议以及安全协议等领域的正确性分析和验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模型检测中,使用一个有限的系统
本文介绍了基于PCI总线的数字通信接收终端的数据接收、处理和采集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整个系统由工控计算机和自行研制的PCI总线数据处理采集卡及其设备驱动程序组成,其
32位微控制器(MCU)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其支持的应用已从简单的工业控制扩展至复杂的电子通讯设备。其中,音频播放是很多电子产品必须的功能且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为了
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过程中,彩色视频序列中目标物体的定位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项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主动形状模型(ASM)在灰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相关硬件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对文化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的需求,视频点播(VOD)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在众多的领域中,校园网在软硬件
Web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日益增多,而XML技术的出现则正是为了有效应对上述问题。XML己经逐渐成为Internet上数据的表示标准和交换工具,它为数据库的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升级,人们可以随处拍摄视频并将其上传到远程服务器。但是由于视频占用的空间较大,给互联网的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带来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