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儿茶酚胺-β受体-cAMP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病(EH)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了134例EH患者的左心室构型,然后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以及蛋白激酶竞争性结合法对不同左室构型EH患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Bmax)和cAMP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踏车运动功率峰心率法和静脉注射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药物试验测定了上述患者的β1和β2受体反应性。本文还对107例NYHA Ⅲ-Ⅳ级CHF患者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Bmax和cAMP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601例EH患者和83例CHF患者分别进行了60±26个月和51±16个月的上述参数动态检测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随访。结果:(1)不同左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E、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升高程度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组依次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淋巴细胞βmax和cAMP含量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依次增加,而在离心性肥厚组则明显降低。其次发现在左室正常构型组,临床尚未出现心室肥厚和心室扩张(RVVT与LVMI均正常)等心室重构征象时,已经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cAMP含量的明显增加,在离心性肥厚组,临床尚未出现心力衰竭征象时(EFL≥60%),已经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cAMP含量的显著下降;(2)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患者峰运动心率最大增加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P<0.05,P<0.01和P<0.01):静脉注射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后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在向心性重构和向心性肥厚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P<0.05和P<0.01),而离心性肥厚组CD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从基线至随访终末持续血浆NE和E浓度>4nmol/L、外周血淋巴细胞Bmax>600 fmol/107 cell和cAMP含量>5.0pmol/mg.pro的EH患者较血浆NE和E浓度≤4nmol/L、外周血淋巴细胞Bmax≤600 fmol/107 cell和cAMP含量≤5.0pmol/mg.pro的EH患者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