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旅游城市、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进行粗放式发展,使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2012年,经合组织(OECD)通过了一项关于绿色增长战略的研究,能够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并举。目前,国际社会将“绿色增长”视为能够解决资源危机、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经合组织(OECD)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机构均将绿色增长列为优先议题;韩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在绿色增长的框架下提出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可见,研究与完善有关绿色增长的理论与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效率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的旅游活动中,城市成为旅游接待服务体系的中心,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主流,城市旅游效率的评价有助于旅游产业优化。那么在绿色增长这个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旅游效率、确保旅游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现今,能够回归自然、接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易得到游客的青睐,沿海城市逐渐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然而在游客享受沿海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一直被认为是“无烟产业”的旅游业着实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也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沿海城市发展旅游产业时,应将城市生态环境考虑在内,做到产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相协调。故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绿色增长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71320107006)为依托,将绿色增长理念融入到城市旅游产业中,选取能够表征城市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指标,构建沿海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选取国内15个沿海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静态及动态的评价与分析,希望可以为国内沿海城市旅游效率优化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对涉及到的绿色增长、城市旅游、城市旅游效率、沿海城市等相关概念进行解析与界定,提出理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选择适宜的方法与模型。其次,本文以绿色增长理念为基础,结合城市旅游产业的特点与发展现状,选取了表征城市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指标,建立了基于绿色增长理念的沿海城市旅游效率评价体系,保证其具备适应性和权威性。再次,以国内15个沿海城市2006-2012年7年间的面板式数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算。详细分析城市旅游技术效率,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探讨;分析城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结纵向变化趋势。最后,利用DEAP2.1软件进行静态分析可知,在15个城市中,6个城市的旅游资源投入量不存在冗余,均能被有效利用。城市平均旅游效率的年均值为0.875,即平均每个城市每年有12.5%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城市应当合理地规划旅游资源的投入。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2006-2012年这7年间,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8.7%,技术效率年均提升1.7%,技术进步年均提升6.8%,则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根据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所处区间,本文将15个城市划分为四类,比较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异同点,并为每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出具备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化策略,为整体提升我国城市旅游效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