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意义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在脑梗死及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评定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观察对象120例,分4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单纯脑梗死组、T2DM合并脑梗死组,每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其中健康人群及糖尿病患者仅测一次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所有脑梗死患者测入院时及发病第14天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①比较不同时间4组间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②根据NHISS评分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较入院时分值下降≥4分或发病第14天NHISS评分为0分者为转归良好组,与入院时比较分值下降<4分为转归不佳组。比较两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及单纯脑梗死组与T2DM合并脑梗死组的预后。③所有脑梗死患者发病3月后,电话随访行mRS评分,入院时及发病第14天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mRS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①4组入院时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凝溶胶蛋白水平高于其他3组,(126.11±38.03)ng·mL-1 vs(69.61±23.20)ng·mL-1,(77.60±14.78)ng·mL-1,(63.41±21.17)ng·mL-1(p<0.01)。T2DM合并脑梗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低于脑梗死组(p<0.05);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脑梗死组、T2DM合并脑梗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凝溶胶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发病第14天水平(p<0.01)。发病第14天时T2DM合并脑梗死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低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②单纯脑梗死组较T2DM合并脑梗死组转归好(P<0.05);转归良好组凝溶胶蛋白水平高于转归不佳组(P<0.05)。③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发病第14天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617、-0.638,均P<0.01),入院时、发病第14天的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0.672、-0.725,均P<0.01)。结论:1.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较正常人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降低更多。2.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对评估T2DM合并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现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呼之欲出,作为高考题中分值最大的作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围观对象,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除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分析外,众人大都会把作文题放在油锅里爆炒,说味道好的,狂赞,说味道差的,狂批,还有冷嘲热讽,摇头叹气,痛心疾首,恶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这种一哄而上,群情激奋式的评头论足,好像是情绪性的发泄,少了理性地面对,深刻地分析,对高考和考生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实,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利弊
在高考四项基本能力中,“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解读信息”三项能力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分析如下。  一、研读高考试题,了解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  1.试题信息出自教材之外,具有新颖性。地理试题或出自实际热点问题,或基于合理的假设和推理,或源于高校地理课题研究。试题往往使用崭新的材料和情境,将地理知识与“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5年的全国理综Ⅱ生物试题的分析梳理,发现在考试内容上必修3内容有增多的趋势,在抓住重点内容的同时要兼顾全面知识;在注重综合性的同时要强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关注能力的同时要强化能力训练,在关注现实的同时要注重运用五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2015年全国理综卷Ⅱ 生物试卷 教学启示  高考,使用全国卷将成为一种趋势。2014年使用全国卷的省(自治区)共有15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