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泊效应”模型的辽宁省海岸带陆地范围测度及其时空分异分析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带是世界上活力最为充沛的区域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目前国内外对海岸带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主要体现在海岸带的陆地范围上,并且现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海岸带向陆范围的界定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且划分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而海岸带陆地范围的准确界定是海岸带空间合理规划、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准确评估的重要保证,对海岸带的相关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借助自然地理中湖泊效应的概念,基于Bass新产品扩散模型的原理,构建了“湖泊效应”模型,继而参照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提出了等辐射力曲线的概念,进而提出了湖泊边际替代率及湖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概念。随后本文通过多种参数估计方法的对比分析,最终选定遗传算法和1stOpt软件平台,作为“湖泊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设计了可行的海岸带陆地范围量化方法。本文将环渤海拟作一个大湖泊,通过环渤海对陆地经济及人口分布的影响范围界定海岸带的陆地范围。以辽宁省为例,以2001-2012年人口与经济的面板数据和GIS提取的步长为1公里的圈层面积数据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测度了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的海岸带陆地范围,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最后运用不同的预测模型对辽宁省2013年-2020年的海岸带范围进行预测,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最终认定Gompertz模型预测的结果更精准、更符合实际,并分析了辽宁省海岸带范围的空间差异趋势。结果表明:①环渤海的辐射带动力持续增长,辽宁省海岸带范围随着时间在稳步向内陆扩张;②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海岸带范围也较广;③大连市和营口市是辽宁省海岸带的增长极;④辽宁省未来8年的海岸带范围将继续向内陆扩张而空间差异将逐步缩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税收信息化历史和现状的梳理,通过考察借鉴国外税收信息化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税收信息化整体进程可能对税收成本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作了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分析,并
如何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本文围绕着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第一: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是怎样提出和怎样论述的?第二:本文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