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生境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人工造林根据立地类型划分尺度,沿等高线按照一定的等株距等行距布置栽植点,部分栽植点布设在了土壤水分等生境条件较差的位置上,导致坡面人工植被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甚至形成了“小老树林”,即忽略了坡面微地形及其带来的生境差异。因此,本研究以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及林分为研究对象,选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为试验研究区,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测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等高技术手段,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林分数据以及土壤水分、养分数据,利用ArcGIS、标准化降水指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以及Ripley’s K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坡面微地形的分布规律,微地形土壤水分养分特征及对近56年来该区域干旱演变特征的响应,最后探讨了微地形对林分生长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沟、切沟、塌陷、缓台以及陡坎等微地形面积分布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切沟>缓台>浅沟>陡坎>塌陷,其分布规律受坡度、坡向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大。(2)雨季,切沟、缓台、塌陷等微地形土壤的集水能力约为陡坎和原状坡土壤的2倍;生长季,陡坎、原状坡的土壤水分对大气降水的依赖性最大,切沟、缓台、浅沟的依赖性居中,塌陷的依赖性最小。(3)切沟、塌陷及缓台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0-120cm土层变化范围为15%-18%,陡坎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0-80cm土层变化范围为13%-16%;缓台、切沟及塌陷等林地土壤含水量比陡坎微地形出现土壤干层深约40cm。(4)人工林地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效氮以及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在不同微地形的变化差异较大,且缓台、切沟、塌陷以及浅沟的土壤养分表聚现象比陡坎的弱。(5)阴坡树种的生长指标与坡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坡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阳坡树种的树高、枯落物厚度与坡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树种在不同微地形上的生长差异显著,林分树种树高随胸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切沟内的刺槐、柳树以及小叶杨>塌陷内的山杏>陡坎上的榆树。(6)微地形内林分单种空间格局的最大聚集半径介于20-30m。均匀坡面在0-l00m空间尺度内,种间空间关联性为显著负相关;在含有微地形的坡面上,刺槐-杜梨、刺槐-山杏、刺槐-小叶杨、刺槐-榆树,以及河北杨-榆树等种间在0-30m空间尺度内为显著负相关变化到60-100m空间尺度内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杜梨-河北杨、杜梨-山杏、杜梨-小叶杨、杜梨-榆树、河北杨-山杏、河北杨-小叶杨以及山杏-榆树等种间则表现为无空间关联性。(7)阴坡造林陡坎以榆树、缓台以山杏、切沟以刺槐为宜,缓台可混交小叶杨、杜梨等树种,切沟可混交河北杨,阳坡造林缓台以刺槐、切沟以榆树为宜。
其他文献
香椿(Toona sinensis)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味,能够刺激人的食欲,给人带来美食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本研究以不同生长阶段的香椿材料结合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制备样品,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玉米赤霉烯酮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用于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酶联免疫方法以及上转换荧光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
<正>宋庆龄从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她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旨归,坚决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一边,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会议
随着风电占电网的比重不断增加,电网对风电提出更高的需求,动态时风电系统为电网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撑,稳态时要求其输出功率足够平稳。因此,对风电系统输出功率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
基于需求响应式运输系统(DRTS)的概念,通过对西方国家的实际案例的学习,研究适合推行DRTS的中小型城市服务区域的需求特性。根据类比与对比法,提出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前提下,选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和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需求。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精准性、严谨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侧重
结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量与结肠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而染料木黄酮和大豆黄素是大豆异黄酮中两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在当今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翻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艺术作品的翻译也逐渐成为了当下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艺术作品大多
本文从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讨论,比较分析了山地建筑有别于平地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同时,结合以重庆为代表的山地城市的地理特点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