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pamfdpv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常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作了深入剖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认识和描述地下地层的目的,结合智能算法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突破传统思想的直接反演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通过对演化算法、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以及小波分析算法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这些技术不是竞争的,而是互补的。作者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设计出了新的混合智能算法—演化神经网络、神经模糊系统以及小波神经网络。这些新的算法在非线性处理、函数逼近、容错性以及自组织和自学习等方面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尤其以小波神经网络更为突出。 (2)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方法的提出。对常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中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其在非线性问题、子波处理、模型建立以及对实际资料的容错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并基于将地震道数据转化为更容易为地质学家所理解的测井属性参数的思想;结合智能算法的特有优势以及现代信息论中数据驱动和信息融合的思想,提出了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则突破了常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只能直接反演波阻抗这一思路,可以直接反演任意测井属性。避免了对先验模型要求的假设前提,解决了反演的非线性求解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复杂的变子波问题。 (3)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的实现和实际应用。基于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的基本思路,本文实现了基于原始数据驱动和特征参数驱动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方法的设计,并以塔河地区一剖面为例做了实际应用。使每一地震道数据都转换为测井属性,最终实现了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向二维(或三维)测井属性的转换,达到了更清楚和精细地描述井间地层信息的目的。反演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具较强的相关性,表明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是成功地。反演结果同时还表明了混合智能算法优于常规智能算法;提取的分形和小波特征参数是合理地。另外,为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尝试先地震数据插值再进行反演,结果反演效果变差,说明了数据本身信息的不足无法用数学技巧来弥补,不能单纯地追求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 (4)有效地利用先验知识对反演进行有效的约束是提高复杂地层条件下联合反演效果的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对测井属性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中低频输入信息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在复杂地区简单的低频井间插值处理是不合理的。针对这一问题,以塔河地区为例建立了该地区的地质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学描述,进而对低频信息进行约束,最终实现了基于先验知识约束的地震测井智能联合反演,反演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谷德振教授提出的岩体结构理论是中国工程地质的重要理论,是岩体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它已被广泛地采用并成功地解决了我国众多特大型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众多学者在继承和发扬
连云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品设计公司比较少,所以相对来说,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就比较小,往往我们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到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去就业,导致连云港地区留
通过生产实践,分析了尼龙包覆钢丝综的制造工艺,提出了合丝与成型的技术关键及解决方法.
甘肃铜矿资源丰富,成矿类型发育齐全。但是,已探明储量与铜矿化强度极不相称;重要铜矿生产基地的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深化区域成矿规律认识与拓宽勘查研究思路尤为重要。 本论
本文论证了车装钻机应用油气悬挂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课题“特种车辆全轮智能转向系统研究”,以车装钻机悬挂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油气悬挂缸的物理模型。利用孔
《建筑力学》是高职土建类技术基础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但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基础较差,再加上高职教育中《建筑力学》课时的压缩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快速发展,从16年至今,直播行业趋于稳定健康发展。虽在网络直播整体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上已有许多侧重研究,营销模式归结于互动营销广告,电子商务,O2O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毗邻清江河。恩施市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0°18′00″,东经109°28′60″,覆盖面积为3976 km~2。武汉至恩施的直线距离约为468 km。恩施及其周边的地形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