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生、发展伴随的重要病理和临床基础,颈动脉狭窄是长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恶性转归,约1/4的缺血性卒中与颈动脉狭窄有关,尤其是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鉴此,本课题前瞻性研究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分析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第一部分研究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目的前瞻性研究颈动脉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33例(36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术前分别行CDU及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MRI,HRMRI)检查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术后以病理学为金标准,观察斑块大体形态及斑块内部成分,沿斑块横轴做不同层面病理切片,以颈动脉球部为参照平面,将术前CDU及HRMRI结果分别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分析CDU及HRMRI评估斑块易损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CDU设定易损斑块标准:斑块内部大片低回声伴或不伴有斑块形态不规则、纤维帽不完整或斑块内见血流信号(即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设定稳定斑块标准:中等回声均质斑块,斑块形态规则且表面光滑、纤维帽完整以及均质强回声斑块。结果1.CDU评估易损斑块占80.6%(29/36),稳定斑块占19.4%(7/36);HRMRI评估易损斑块占83.3%(30/36),稳定斑块占16.7%(6/36);病理学评估易损斑块占77.8%(28/36),稳定斑块占22.2%(8/36)。2.CDU评估易损斑块敏感性93.3%,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6.6%,阴性预测值71.4%;HRMRI评估易损斑块敏感性9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96.4%,阴性预测值62.5%。3.CDU与病理学评估斑块易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16,P<0.01),同时CDU与HRMRI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32,P<0.01)。结论CDU可以准确、实时动态评估斑块易损性,为临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第二部分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43例(48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术前行颈动脉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易损斑块标准:斑块内部大片低回声伴或不伴有斑块形态不规则、纤维帽不完整或斑块内见血流信号(即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稳定斑块标准:中等回声均质斑块,斑块形态规则且表面光滑、纤维帽完整以及均质强回声斑块。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根据术前6个月内患者是否首发缺血性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组(缺血组)及非缺血性卒中组(非缺血组);进一步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CDU评估缺血组易损斑块占78.1%(25/32),稳定斑块占21.9%(7/32);非缺血组易损斑块占31.2%(5/16),稳定斑块占68.8%(11/16),缺血组易损斑块明显高于非缺血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准确评估斑块易损性,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是一种罕见的溶酶体贮积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882年由Philippe Gaucher首次提出,发病基础为葡萄糖脑苷脂在组织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异
“兄弟,这里不用停了,直接你的B计划吧!”rn那小兄弟仿佛是一直在等我的话,在毕棚沟前一点儿都没有想要减速的样子,直接呼啸而过,转眼将那片“车海”甩在了身后.rn“咱们找一
期刊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如何在突发事件中提升应对能力,转危为安呢?rn2020年新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许多公司的HR都十分繁忙,从疫情传播开始延长假期,研
期刊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道老少皆宜的营养早餐饼,用的食材都很常见,做法也很简单.西兰花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鲜虾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在鲜虾中加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