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特征对咖啡液萃取过程及风味的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咖啡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消费者喜爱,是典型的嗜好饮品。从咖啡生豆的品种、产地到咖啡豆烘焙、研磨和萃取的每一个环节,任一参数变化都会影响咖啡液的感官风味并决定消费者的好恶。研磨所得咖啡粉的粉体特征是影响萃取动力学、风味物质萃取率及咖啡液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不同研磨条件下的咖啡粉体特征(颗粒形貌和填充相关系数)分析为基础,探讨影响咖啡液萃取率和风味的关键粉体特征参数及萃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素;分析各关键因素对咖啡液关键香气化合物萃取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制,以期为风味差异化的咖啡制作时的咖啡研磨工艺优化和萃取进程控制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首先研究咖啡粉体特征中颗粒形貌对咖啡液萃取率和风味化合物的影响。以中度烘焙的危地马拉咖啡豆为样本,使用平刀和锥刀两种研磨机进行不同程度的研磨,获得不同粉体特征的咖啡粉,采用意式浓缩工艺(恒压900 k Pa,40 g萃取液/17 g粉)进行咖啡液萃取。结果表明,咖啡液的萃取率在16%~27%之间,主成分分析显示粒径分布是影响萃取率的关键粉体特征参数,萃取率随粒径分布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对不同萃取率咖啡液中特征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发现萃取率最高时,琥珀酸、柠檬酸和乳酸的浓度也达到最高,分别为5.57 mg/m L、3.43 mg/m L和1.69 mg/m L。电子鼻分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聚类和Napping感官分析均发现,尽管对不同粉体特征咖啡粉萃取可以得到萃取率相同的咖啡液,但其中风味化合物组成与浓度不同,咖啡液的香气仍存在明显差异,且大于滋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坚果味、巧克力味和烟味等属性上。对影响萃取率的填充相关参数和萃取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咖啡粉的流动性、振实密度、压缩度等参数,并计算萃取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渗透系数和固结度等),以探讨除粒径以外的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度和振实密度是影响萃取率的关键填充相关参数,其通过影响萃取过程中的渗透系数和固结度,进而影响萃取率。当压缩度降低37%,振实密度增大21.43%时,渗透系数由2.74×10-12 m~2显著增大至1.47×10-10 m~2(p<0.05),发生数量级的变化,而固结度则由6.25%降低至0%。当渗透系数接近时,固结度越大,咖啡液萃取率越低。进一步对影响粉体特征和萃取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危地马拉咖啡豆进行不同程度的烘焙,得到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不同的烘焙豆。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烘焙豆硬度减小,脆性增大,脂肪含量显著增大(p<0.05)。以相同条件研磨后,测定粉体特征,计算萃取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烘焙豆硬度越小,脆性越大,研磨后咖啡粉粒径的d10越小,颗粒形状越规则。对烘焙豆性质、粉体特征及萃取过程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粉体流动性与烘焙豆性质无显著相关性,压缩度与烘焙豆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振实密度、渗透系数和固结度与咖啡豆密度、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脆性、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动态萃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尽管不同粉体特征咖啡粉萃取后咖啡液内可溶固形物含量相同,但其香气化合物和感官属性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咖啡液恒压900 k Pa萃取过程中吡啶、2-甲基吡嗪、2-乙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丙基吡嗪、糠醛、2,6-二乙基吡嗪、5-甲基呋喃醛、β-大马酮、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10种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动态浓度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归一化萃取率随萃取杯量的变化符合幂定律方程y=axb。将表征化合物萃取速率的a、b值与化合物极性、粉体特征、萃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极性越强,渗透系数越大,化合物初期萃取速率越快。基于ROAV分析,结合精品咖啡协会金杯萃取区间(18%~22%),调整最终的萃取杯量:浅度和浅-中度烘焙咖啡可控制萃取杯量为25~30 g萃取液/17 g咖啡粉,更深烘焙程度的咖啡则可以适当增加萃取杯量至40~50 g萃取液/17 g咖啡粉。
其他文献
酸奶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特殊风味的乳制品,因其风味独特兼具改善肠道健康和促进肠道吸收等功能而倍受消费者青睐。酸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化学交联淀粉等增稠稳定剂以维持体系稳定性,防止酸奶在储存过程中出现黏稠度低、组织状态粗糙、口感差、乳清析出等问题。然而在食品应用中不太希望化学改性,且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认知程度的提高,具有清洁标签标识的酸奶成为消费者首选。因此开发设计一种具有清洁标签
我国具有丰富的芸豆资源,芸豆中存在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可以抑制哺乳动物和昆虫体内α-淀粉酶的活性,阻碍淀粉水解与消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天然物质。芸豆α-AI纯品提取过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其粗提物提取简单,对α-淀粉酶也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s,P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如促进脑细胞、视网膜发育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但DHA无法在人体中直接富集,因此需要通过摄入食物获得,鸡蛋便可作为DHA的优良摄入来源。蛋黄中DHA受蛋鸡饲料中ω-3 PUFA的调控,因此可以通过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含有ω-3 PUFA的物质,得到DHA营养强化鸡蛋,从而为人们获取DHA提供重要途径。本论文选择富含ω-3 PUFA的奇亚籽为富集
救援食品是指在突发灾难、事故或野外遇险等紧急状况下,用以满足人体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最低需要、尽可能维持遇险人员生存的一类食品,具有携带方便、保质期长、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当前使用的救援食品可基本满足遇险人员在待救援期间的需要,但是普遍存在能量密度偏低、原料多为分离性原料、蛋白质含量高(对水的需求量大、而待救援期间的水分供应难以保证)、供能营养素配比不合理、未根据遇险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乳杆菌是一类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态、提高免疫力、拮抗病菌等功能的益生菌,要使乳杆菌可以发挥理想的益生效果,必须保证乳杆菌的数量足够并具有活力。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并加入适宜的冻干保护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乳杆菌制剂制备方法。但是冻干保护剂的保护效果具有菌株特异性,同种保护剂对不同种属的乳杆菌保护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而要对每一种乳杆菌都进行保护剂的筛选优化显得费时费力。因此,本论文从调节乳杆菌细胞膜组成提高抗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如禽蛋中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污染爆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峻挑战,因此亟待开发有效的杀菌技术。蓝光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杀菌技术,在杀菌的同时几乎不会影响食品品质,而蓝光对禽蛋中S.enteritidis的杀菌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本论文首次将蓝光应用于禽蛋中S.enteritidis的杀菌保鲜,对杀菌效率、禽蛋品质进行
谷朊粉是小麦深加工产品之一,其中小麦面筋蛋白含量约占70%~75%,目前对其高值化利用较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活性肽产品的关注,酶解小麦面筋蛋白制备小麦肽产品也逐渐受到小麦深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小麦面筋蛋白半胱氨酸含量丰富,而含半胱氨酸的肽具有抗氧化、螯合重金属、维持体内巯基平衡等生物活性。论文以谷朊粉为原料分离富集含半胱氨酸肽,首先考察水解对小麦面筋蛋白水解液中半胱氨酸的含量与回收率的影
我国是第二大芒果生产国,每年会因芒果的深加工而产生大量废弃的芒果皮,芒果皮中含有约15%~20%的果胶,果胶经酶解产生的果胶低聚糖(POS)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特殊的抑菌性,可作为新兴的天然防腐剂应用到食品工业。为了实现芒果皮副产物的有效利用,以及POS的高效制备,本课题首先成功固定化聚半乳糖醛酸酶,然后将固定化酶制备成填充床柱式反应器连续水解芒果皮果胶,实现抑菌性POS的高效制备,最后
多孔淀粉是一种具有孔状结构、优良吸附和缓释性能的改性淀粉。然而,传统多孔淀粉一般由原淀粉经酶解制得,酶解效率低下,且不溶于水,制约了多孔淀粉的应用。V型颗粒态淀粉(VGS)冷水可溶,且具有颗粒形态和V型单螺旋空腔结构,是制备多孔淀粉潜在的良好原料,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课题首先研究了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乙醇溶液中的酶活性,接着通过醇水热处理法制备了VGS,进一步在乙醇水溶液中酶解VGS制备
食盐作为生活中最基本的调味品,具有赋予咸味、调节风味的作用。但是受到烹饪习惯和食品加工的影响,人们的食盐摄入量远远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开发减盐产品迫在眉睫。美拉德反应产物不仅能够增强咸味、鲜味和醇厚味,还能给食品带来特征性香味,改善其抗氧化活性。本文以豌豆肽为底物,构建复合美拉德反应体系,考察反应条件对产物色香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确立具有减盐不减咸的热加工风味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