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功能、运作和资金来源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发以几十年前还不可想象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世界各国展开了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竞争,因此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成为各国科技政策的重心。增强国家竞争力需要有强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来支撑,科技创新体系中包含了政府部门、创新企业、高等院校、国家科研机构、非营利科研机构等组成。在我国,较之大企业利用自身企业研究院实现自主创新,占企业总数99.4%的区域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是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源之一。利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及体系中科研机构、高校、非营利组织等成员单位的集成力量,是增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非营利科研机构在全球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角色。回顾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发展历程,虽然非营利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非营利科研机构功能的缺位、错位和不到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文以非营利科研机构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功能、运作和资金来源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分析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地区)非营利科研机构基本理论及其先进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非营利科研机构进行概念界定以及功能定位,对其运作模式进行多方位统筹思考,对资金来源渠道进行深入剖析。本论文认为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定义应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为主的学科研究、技术咨询与服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自主且独立运作,以推进科技进步为宗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研机构。本论文旨在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非营利科研机构,通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高等院校、国家科研机构及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克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缺陷,对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或“空洞”提供补偿,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成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   从南京市非营利科研机构建设应放在如何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应有功能的角度去考虑,本论文对南京市非营利科研机构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初步设计,强化其在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发挥“黏合剂”的功效,希望以此激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
其他文献
摘 要: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实现个别化教学,能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生物教学 运用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随着教师的一步步操作,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维逐步递进,使教学的层次性,逻辑性增强,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充课件的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是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研究性生物教学目标与传统的生物教学不同,它更强调生物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生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