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高脂饮食联合果糖水诱致NAFLD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与10%果糖水联合诱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加饮清洁自来水,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结合饮10%果糖水,连续6w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各随机抽取2只大鼠,取肝脏做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肝细胞结构正常,肝索排列整齐,肝窦清楚,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模型组肝细胞明显肿胀呈圆形,大量肝细胞出现颗粒、空泡变性,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肝索排列絮乱,肝窦不清,显示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成功。模型组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200mg.kg-1)、白芍总苷低剂量组(100mg.kg-1)和高剂量组(200mg.kg-1)。连续灌胃给药4w,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均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1),药物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测定体重。末次给药后24h处理动物,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切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取血检测FBG、INS、TC、TG、HDL-C、LDL-C、肝功能、COL Ⅲ、COL Ⅳ、MDA、apelin-36、vifatin等含量变化以及SOD、GSH-PX等活性;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脏组织SOD活性、MDA含量、肝脂含量变化;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p-ERK1/2、TLR4、TLR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细胞明显肿胀呈圆形,大量肝细胞出现颗粒、空泡变性,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肝索排列絮乱,肝窦不清;白芍总苷和二甲双胍处理后,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2)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脂含量明显增加、肝功能紊乱(P<0.01);FBG、INS、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COL Ⅲ、COL Ⅳ、apelin-36、vifatin含量升高(P<0.01);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脏组织p-ERK1/2、TLR4、TLR9蛋白表达增加(P<0.01);(3)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脂、肝功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 P<0.05);(4)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FBG、INS、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含量增加(P<0.01, P<0.05);(5)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 P<0.05);(6)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COLⅢ、COL Ⅳ、apelin-36、vifatin含量显著降低(P<0.01, P<0.05);(7)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脏组织p-ERK1/2、TLR4、TLR9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1)白芍总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白芍总苷可能通过干预ERK-TLRs信号通路,使apelin和visfatin水平降低,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及减轻炎症起到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