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黄孢链霉菌生产纳他霉素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他霉素(Natamycin)属于二十六元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剂。由于纳他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现已在食品、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国内外纳他霉素发酵的水平较低,且成本较高,应用前景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有必要对纳他霉素的发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本文围绕如何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和质量,对生产菌种的选育、纳他霉素的发酵工艺和产品纯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⑴以褐黄孢链霉菌ATCC13326为出发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其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为2.68 g/L。经琼脂块法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54号),其摇瓶发酵产量为2.95 g/L,将该菌株进行链霉素抗性筛选,最终选育出一株高产纳他霉素的突变株N-24。该菌株在未优化条件下的纳他霉素摇瓶发酵产量为3.52 g/L,比54号出发菌株的发酵产量提高了19.3%。经验证,菌株N-24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接着考察了种龄、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初始pH、温度、装液量及添加前体等对褐黄孢链霉菌N-24摇瓶发酵合成纳他霉素的影响。经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时间为40~44h,接种量为10%,初始pH7.3,温度28℃,装液量为30 mL/300mL,转速200 rpm,培养时间为120 h,在发酵24 h时加入0.6%的丙酸钠。该条件下菌株N-24摇瓶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产量可达到6.87 g/L,比其未优化条件下的产量(3.52 g/L)提高了95.2%。 ⑵以菌株N-24为生产菌株,进行了10 L发酵罐放大研究。发酵罐中的纳他霉素产量可达8.34 g/L,比摇瓶发酵产量(6.87 g/L)提高了21.4%。以10 L发酵罐发酵的实验条件为依据,进行了50 L发酵罐放大研究,其产量为8.0 g/L。 ⑶对纳他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6倍质量于干菌丝的75%乙醇,pH11,37℃萃取5h。二次提取后萃取液中纳他霉素提取收率为90.4%。萃取液经过活性炭脱色后,将pH值调整至5.5~5.7之间,在10℃结晶24 h,其结晶率达到80%,最终纳他霉素收率达到70%左右。成品中纳他霉素的含量为90.2%。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乌海市的四合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1990年、2000年及2010年三期TM影像和2009年快鸟影像,结合四合木群落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对乌海市四合木分布区近二十年
本文针对大型流化床反应器存在进气不均、易产生大气泡和颗粒团聚体,对于强放热或吸热反应须在流化床内设置管式内构件以及时取热或加热,出口气体带出的固体颗粒量较大等弊端,进行了流场模拟与实验研究。内容包括:设计了双锥导流式进气分布器,并利用FUENT软件对不同结构参数下分布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外锥的设立,避免了不能使气体均布的弊端;合理调整导流口的位置与尺寸能确保流体沿分布器内锥表面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