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月1日,ATC终结,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配额制度也随之取消。这意味着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将面临一次新的调整,似乎也意味着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时代的到来。然而,这条“自由贸易”之路并不平坦。在过去的几年里,尤其是2005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频遭来自欧美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特保”措施、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等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中欧与中美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一度急剧升温。我国是一个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在生产与制造方面已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强国。在品牌、技术、产品质量与标准认证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在新的贸易环境与条件下,我们应如何趋利避害,在宏观与微观方面重塑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优势,这是本文在学习研究中所想探讨的一个出发点与归结点。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涵盖六章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引言、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概念、类别、相关规则演变及分析等两章内容。意在提出问题和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内容与特质有一个基本考察。在解读相关规则演变与对比分析时,本文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第二部分是实证部分,包括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现状、效应及竞争力分析,发展的主要置障,国别考察等三章内容。其中,在现状分析中,本文采集了大量数据,并运用一些相关的计量方法,从出口总量、类别构成、地理分布、出口方式与主体等不同层面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而应用规范的贸易效应理论与分析工具,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效应进行了考察;并运用RCA指数和NTR指数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置障分析中,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外部面临的主要置障,包括“特保”、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继而,本文以中美纺织品贸易为例,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进行了专门的国别考察。第三部分是发展理论架构与对策研究部分。本文以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并扩展了价值链模型和钻石模型,并以此提出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竞争优势的发展架构,以及相应的宏观与微观方面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其他文献
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各种风险的发现、认识,进而估计、衡量和预先报警,并寻求最佳的预控对策,以最小的成本来达到控制风险的最大效益,从而减轻其经济损失的负
2009年以来,中国海关加大各项改革力度。尽管海关通关效率显著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的“阵痛”与“并发症”,所以,合理地探索并测定海关流
随着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在国内的日益广泛利用,国内传统的天然气管输定价方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天然气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业界对天然气管输定价方式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两部
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一方面,金融发展可以从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政策、国际
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也加大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他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是我国经济国际化最重要的方式,也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最易受美国经济波动影响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