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义务教育更是牵动人心。为适应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办学模式。 本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选择与财政政策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国内外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的发展情况。公办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搞好义务教育首先要不断的完善公办义务教育。公办转制学校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的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民办教育涉足义务教育为义务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三部分介绍义务教育多种办学模式出现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原因。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不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等原因。 第四部分对不同办学模式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为适应多元化的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政府的财政政策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国现行的财政政策在保障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办学模式的健康发展的同时,这些财政政策本身也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应该加以改进。 第五部分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办学模式的财政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财政收入方面,首先将现行的教育费附加改革成国民教育税,并扩大税基,把个人交纳的所得税也作为计税依据。其次,通过发行“教育特别国债”用于弥补经常性义务教育经费缺口,是教育财政政策的一条新途径。在财政支出方面,根据公办教育、转制教育、民办教育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在公办教育方面主张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转变义务教育经费提供方式;在转制教育方面主张转制教育规模应逐步缩小,“公办私助”学校或者转变为民办学校,或者转变为公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