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涑水记闻》探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涑水记闻》内容详实接近于实录,是我国宋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的一部语录体笔记。其内容、地位、影响无法和司马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相提并论,但该书较多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皇帝、文武大臣、军政大事、朝章政典、以及契丹、西夏等史事,内容庞杂,资料丰富,史料价值不容忽视。《涑水记闻》非司马光的成书,其流传甚广,卷数不一,书名在南宋之前并不统一,版本也较多。本课题研究所选版本是经邓广铭和张希清两位先生精选底本,又用各种抄本和刻本进行他较、对较,整理出的通行本。《涑水记闻》的很多条目被《三朝名臣言行录》、《五朝名臣言行录》、《续通鉴长编》等重要文献资料广泛引用,是其它文献的源泉。其书记述详实,可弥补《宋史》等历史文献的缺失,亦可纠正他史之谬误。其叙述史事有条不紊,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虽是史事却不生涩乏味,使人易读。它不仅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史学价值,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涑水记闻》内容庞杂、排列无序,虽不成体系,但在字里行间仍透漏着作者的求实思想、儒家思想和反对灾异、符瑞等迷信但不否定天意的思想。《涑水记闻》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且历来史学家认为:《涑水记闻》是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后纪》而储备的资料汇编之一。然而,从北宋的史学政策、史学环境和司马光个人情况来看,司马光续写《资治通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涑水记闻》为《资治通鉴后纪》而作之说值得怀疑。
其他文献
伴随当下数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创新在不断扩大,但也备受版权纠纷问题困扰。“解铃还须系铃人”,数字出版的版权问题必须依靠数字技术本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也迎来了黄金时期。安全、快捷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了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克服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针对现有履带式移动平台转向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履带式移动平台,主要在履带板上添加小辊轮以减少转向时履带的磨损。根据现有履带车辆的尺寸大小,主要对新型履带式移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杂Ce的磁铅石型系列Z型钡铁氧体(Ba3-xCexCo2Fe24O41,x=0.00~0.40).结果表明,Z型钡铁氧体的最佳成相条件为1250 ℃/5 h;测试不同烧结温度下Ba3Co2Fe24
<正> 秘书工作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的秘书人员在我国数以万计。随着四化事业的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的深入,对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综合性发展,我们在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中,主要针对教学的实践作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探寻历史的本质,寻觅历史演进的因果规律,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充分表现在了《史记》的行文之中。本文力图以司马迁的好奇精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