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工业铬铁矿床,也是世界上成矿条件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其年产量约占全国铬铁矿石年产量的80%。经过20多年的开采,其探明储量已消耗过半,保有储量不足200万吨,矿山服务年限不足10年,属于资源中度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罗布莎铬铁矿床的成因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分歧,铬铁矿体在三维空间如何分布,其产状和相互关系如何,目前还不知晓。由于矿区位于高原,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对铬铁矿的成矿规律认识还不充分,矿山开采和深、边部的找矿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对罗布莎铬铁矿床之矿体进行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研究,希望能探索总结出整个矿区内矿体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探索成矿、控矿特征等。三维建模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兴的矿床地质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矿体三维建模软件的对比,最终选择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MEMAPGIS软件作为罗布莎铬铁矿床矿体的三维建模平台。在充分收集矿山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上述软件,建立了包括钻孔定位、钻孔测量和样品分析数据等信息的钻孔数据库。通过钻孔数据库实现了钻孔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显示了钻孔的孔口三维坐标、钻孔的三维空间变化信息、空间延伸方向、倾角等,同时还显示了钻孔不同深度样品的各种数据信息。利用MEMAPGIS软件的交互式3D模型创建工具,基于铬铁矿体在勘探线剖面上的投影形态,构建矿铬铁矿体在三维空间的大致赋存形态,根据拓扑关系原理,建立了能从任意角度观察的罗布莎铬铁矿床矿体三维空间实体模型。根据三维空间实体模型的显示,铬铁矿体在剖面上呈叠瓦状分布、向一侧尖灭再现。矿体总体上向南倾斜,成带分布、成群出现、分段集中。在此三维模型基础上,初步讨论了罗布莎超基性岩体的就位机制和铬铁矿体的形成模式,对矿区深部、边部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本次建模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矿山地质工作的一次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