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掉层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建筑结构形式特殊多样,掉层结构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掉层结构柱底的嵌固端不在同一水平面而存在竖向不规则,有着与普通结构不同的抗震性能。以往研究表明,上地层以上的第一层是掉层结构的薄弱部位,该层柱受力较大,容易首先破坏。但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掉层结构在强震下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仍需要研究。为了研究掉层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本文首先利用已有掉层框架结构试验结果考察了Seismo Struct程序对掉层框架结构反应的模拟效果,并基于现行规范分别设计了2个普通框架算例、2个掉层框架算例以及2个带拉梁加强方案掉层框架算例,采用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定量评价并比较了各个算例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与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为了考察上地层地震动放大对掉层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及安全储备的影响,在掉层框架模型基础上补充了2个不考虑上地层地震动放大的模型并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比掉层框架结构与普通框架结构不同的破坏模式考察了掉层框架结构结构形式对掉层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及安全储备,为掉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①Seismo Struct程序不仅能准确模拟普通框架结构在静力或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对于掉层框架结构的反应的模拟也较为准确。②同样基于我国现行规范设计的普通框架结构随着楼层数增加而抗地震倒塌能力更低,但不同楼层数的普通框架结构仍具有相同水准的抗倒塌安全储备。掉层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与总高度相同的普通框架结构相近但抗倒塌安全储备低于普通框架结构,拉梁加强方案并不能有效提高掉层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及安全储备。③上地层地震动放大是掉层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及安全储备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拉梁加强方案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由于上下地层间地震动强度不同而存在一个施加于上地层和下地层间强制相对位移,这一相对位移通过拉梁作用于结构下掉部分反而对结构更为不利。④掉层框架结构特殊的破坏模式也是其抗地震倒塌能力及安全储备较低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比普通框架结构及掉层框架结构的主要破坏模式发现,掉层框架结构的主要破坏模式中塑性变形集中于上地层往上部分的柱端及梁端而在普通框架结构中塑性变形在破坏层内分布均匀,掉层框架结构的上地层以上第一层梁柱节点为掉层框架结构中优先发生破坏的薄弱部位。
其他文献
学位
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其主要优点为:刚度大,自重轻,能跨越较大跨度,并且可以为业主争取更多的使用空间。该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由此,本文采用了拟静力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K型管板节点极限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节点承载力公式回归两部分。K型管板节点广泛应用于屋顶桁架弦杆和腹杆的连接、支撑钢框架中支撑构件端部节点
高速铁路要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轨下基础,而路基作为轨道结构的基础,必须在运营条件下将线路轨道的设计参数保持在要求的标准范围之内,这无疑就是对
掉层结构作为典型的山地建筑结构形式在山地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大部分山地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带,对于修建其上的掉层结构而言,对其进行抗震性能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煤炭一直占我国能源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煤层的赋存条件非常复杂,倾斜煤层巷道普遍存在。能否建立适合倾斜煤层巷道的锚杆(索)支护计算模型,
随着高强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其抗震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试验表明,在高强混凝土剪力墙中合理的设置暗支撑如热轧型钢和冷弯薄壁型钢暗支撑,均可提高其抗震性能
非饱和土是当今国内外土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前人在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以及强度试验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文献阅读和
近年来,三峡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频次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将对库区的不良地质体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顺层岩质边坡作为三峡库区主要的滑坡失稳类型,其整体稳定性较其他
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桩承载力的测试方法是传统的静载荷试验法,但其测试周期长、费用高以及需要大量的堆载物,特别是对于当下大量使用的大直径和超长桩,传统的静载荷试验法就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