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Ln--Ag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6个Ln-Ag配聚物以及2个Ln3+分子型配合物。所有配聚物均使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解析了这8配聚物的晶体结构。化学式为:(1){HoAg(PDA)2(H2O)3·H2O}n(5){[EuAg(2-pzc)2(C2O4)]·H2O}n(2){[PrAg(2-pzc)2(C2O4)]·H2O}n(6){[TbAg(2-pzc)2(C2O4)]·H2O}n(3){[NdAg(2-pzc)2(C2O4)]·H2O}n(7)[Dy(2-pzc)2(
其他文献
贵金属纳米材料代表着贵金属催化剂未来发展方向且非常具有应用前景,在催化领域展示出十分优异的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工作者们对贵金属纳米晶的形貌、结构、尺寸及组成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各种形貌及尺寸的贵金属纳米晶被成功制备出来。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具有高原子利用率的贵金属催化剂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在原子精度层面实现贵金属的可控
在均相催化中,金(I)配合物作为强π-路易斯酸而被人们所熟知。金对碳碳多重键特有的活化能力使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催生了很多新颖的化学反应。然而在不对称催化方面,金却具有先天的劣势。一价金配合物呈线型二配位结构,该结构导致配体难以对底物发挥手性诱导作用,从而难以取得高对映选择性。手性金催化的研究起步很晚,且主要集中在近十五年间。这些研究主要从手性配体、手性阴离子和开发手性金(III)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