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解读《现代性的后果》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l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问题长期以来就是西方学者十分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主要理论话题之一。最早对现代性问题予以分析的是康德,正如福柯所说:“康德的批判标志着我们的‘现代性’的开始。”在西方学者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中,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很有代表性。他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对现代性的内涵及诸多后果从制度上作出了分析。本文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为依据,对其现代性理论作出解读。 本文共包括四章。第一章简要阐述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历程。具体来说,他的现代性理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并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大肆批判的情形下产生的。其中,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研究的支撑点和基础,现代性理论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延伸和拓展。 第二章主要介绍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断裂,而且也是我们展开对现代性研究的首要前提;现代性有三个动力机制:时空的伸延和分离、脱域机制、对知识的反思性;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督体系,由此所导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民族国家体系、国际劳动分工和世界军事秩序。结果,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但是吉登斯认为,同时卷入到现代性进程的四种运动(劳工运动、民主运动、和平运动、生态运动)可以化解这些风险,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 第三章主要论述本人对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认识。从四个方面来加以分析:一是关于吉登斯的历史断裂论;二是就他的“欧洲中心论”进行再反思;三是对他的风险社会理论的再认识;四是吉登斯关于后现代性的轮廓,其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构想。 第四章主要阐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采用PIT法制备AgCu包套Bi 2 2 2 3多芯超导带材 ,研究了合金包套对带材超导性能的影响。合金包套影响带材内部芯丝变形的均匀性 ,一定程度上改善超导相的织构度 ,临界电流因
对 Cu-Si 二元系中的 k 相和η相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k 相属于镁型六方晶系,晶格点阵参数为 a=b=0.2561nm、c=0.4184 nm、α=β=90°、γ=120°,k 相不稳定,在室温下长期放
本文以陈寅恪先生“新自然说”为引子,对魏晋自然观展开论述。在不拘泥于陈先生原意的基础上,试图重新审视“新自然”的涵义,并探寻其与魏晋自然审美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形态
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经过历代医家结合自身实践加以丰富,逐步产生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体系。这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