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原生质体育种及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能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生长周期短、适应性较广的白灵菇新品种,本试验采用原生质体再生无性系、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以及白灵菇与杏鲍菇远缘杂交育种的方法对白灵菇菌种进行改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建立了白灵菇原生质体高效制备与再生体系。本试验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培养基种类、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龄以及稳渗剂种类六个方面确立了白灵菇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加富PD液体培养基培养7d的菌丝,在以MgSO4.7H2O为稳渗剂配制2%浓度的溶壁酶条件下,30℃酶解2h,原生质体得率为37.75×106个/mL。最佳再生条件:选择蔗糖为稳渗剂的再生培养基,再生率可达0.89%。2.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无性系及其紫外诱变育种技术,筛选得到一株经紫外照射10 s的菌株“10s n29”,该菌株商品性好、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且出菇整齐度高,经RAPD技术验证是一株优良变异菌株。3.应用RAPD、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从遗传差异分析白灵菇和杏鲍菇的亲和性,结果表明白灵菇与杏鲍菇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和二者的亲和性有一定的关系,白灵菇第一类菌株与杏鲍菇每一类菌株的亲和性都高,杏鲍菇第三类菌株与白灵菇每一类菌株的亲和性都高。4.白灵菇单孢与杏鲍菇单孢菌株间能发生单向或双向核迁移。运用ITS-RFLP和EF1a-RFLP技术从细胞核以及细胞质水平证明白灵菇与杏鲍菇远缘杂交得到的杏白灵双向核迁移菌株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子,但不能区别这些异质同核的杏白灵菌株间的差异。5.杏白灵杂交子经出菇试验发现有的性状偏向白灵菇、有的偏向杏鲍菇、有的介于两者之间,但它们的生长周期都短于白灵菇,可作为白灵菇的速生优质菌株。
其他文献
磁场传感发展至今,传统的磁场传感器易受电磁干扰等影响,而基于光纤的光学磁场传感器利用光信号传输,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且不受电磁干扰影响的特点,在磁场探测领域展现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随着光纤制作技术的发展,倾斜光纤光栅以其独特的光学传感特性,获得了学术人员的广泛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倾斜光纤光栅的结构和纤芯模在不同倾斜角范围内的相位匹配条件,得出不同模式的谐振波
建筑美观新颖和功能多元化是现代公共建筑的发展方向,大底盘多塔结构成为现代城市综合体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为满足空间共享和美学效果等要求,复杂超限结构设计是工程师们常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从基因组水平上分别敲除编码基因MKL1和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为研究在宫颈癌中MKL1与HOTAIR的作用,构建二者缺失型HeLa细胞株,扩大该系统的应用范
热桥对建筑能耗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热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对推进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相关
网络科技和搜索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搜索结果种类多、排列乱是影响用户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
在诸多电子设备中,以MnO2为阴极的Ta/MnO2固体钽电容器因其高稳定性、可靠性和钽阳极的多孔结构提供的高容量效率,广泛应用于商业电子产品中。但MnO2作为阴极材料时存在导电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变得愈加紧密,进出口额都保持了大幅度的持续增长,并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在国内市场需求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越
乌龟(Mauremys reevesii)是一种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较高的爬行动物,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野生乌龟的过度捕捞以及生存环境的破坏,致使野生乌龟的数量大幅度降低。为缓解市场需求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作为我国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由于土壤酸化带来的铝毒导致其产量不断下降,栝楼的推广种植受到阻碍,因此,本文以溶液培养法,研究硼对铝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卫生事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服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服务人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