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疲乏状况;(2)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疾病特征、焦虑抑郁状况、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和睡眠质量;(3)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状况的相关因素及影响水平,为干预慢性心竭患者疲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遵照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于2013年9月至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在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258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工具包括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20)、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Q)、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LHFQ)、微型营养评分量表(MNA)以及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两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258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疲乏发生率为97.51%,疲乏总均分为(67.73±12.96),其中一般性疲乏、体力疲乏、活动减少、动力下降和脑力疲乏等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4.93±3.69)、(17.09±3.21)、(15.01±3.50)、(10.66±2.87)、(10.03±4.36)。2、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3.74%的患者存在或可疑存在焦虑症状,有67.44%的患者存在或可疑存在抑郁症状。3、2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73.28±19.43)分,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其中身体领域得分为(30.98±8.72),情绪领域得分为(15.28±4.72),其他领域得分为(27.02±8.07)。4、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58名患者的MNA总分为(18.02±4.51),其中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为21人,占8.14%,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的患者为144人,占55.81%,存在营养低下的患者93人,占总人数的34.05%,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5、258名慢性心衰患者的PSQI总计分为(10.49±4.37),其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有195人(75.58%)。6、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就诊方便程度、健康自评、心衰病因(原发疾病)、心功能分级、贫血、焦虑、抑郁、营养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等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疲乏总分或各维度得分存在相关(P<0.05)7、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总分、MNA总分、白天功能紊乱、是否贫血、身体领域得分、营养主观评价、健康自评、居住是否方便、膳食评价、抑郁、睡眠紊乱、情绪领域得分等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体疲乏及各维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疲乏,主要表现为体力疲乏。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生活质量较差。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状况与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得分存在正相关,与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存在负相关。4、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疲乏的主要因素是生活质量总分、MNA总分、白天功能紊乱、是否贫血、身体领域得分、营养主观评价、健康自评、居住是否方便、膳食评价、抑郁、睡眠紊乱、情绪领域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