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5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采用单盲法分为健侧治疗组(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M1区加药物治疗),患侧治疗组(rTMS作用于患侧大脑M1区加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假刺激加药物治疗)各10例。刺激参数为5HZ,80%输出强度(3.5T),每天15个序列,每个序列为100脉冲,序列间隔2秒,连续刺激10天。在实验第1天、第10天及第40天对受试者进行临床功能评分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记录患侧脑M1区的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以及NIHSS评分、ADL评分。每组选取部分患者在刺激第1天和第40天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记录NAA,Cr的波峰图形及NAA/Cr的比值。结果:治疗前各组间NIHSS、ADL评分及MEP潜伏期、CMCT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临床功能评分均较前改善(P<0.01);第10天和第40天时患侧治疗组临床NIHSS评分及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及健侧治疗组(P<0.01);第10天时健侧治疗组的临床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0天时健侧治疗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第10天和第40天时患侧治疗组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侧治疗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在治疗的第10天(P<0.05)及第40天(P<0.01)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第10天和第40天时健侧治疗组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时间点NIHSS评分与MEP潜伏期及CMCT呈显著正相关(P<0.01);ADL评分与MEP潜伏期及CMCT呈显著负相关(P<0.01)。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与其它两组相比,第40天时患侧治疗组NAA/Cr比值增加最明显。结论:5Hz,80%(3.5T)输出强度的rTMS刺激急性脑梗死患侧脑M1区可增加患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并改善患侧脑代谢。同样条件的rTMS刺激急性脑梗死健侧脑M1区未见对患者患侧脑皮层的兴奋性、运动功能及患侧脑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