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文学是语言的运用,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研究和文学研究也应该可以互相借鉴、相互补充。顺应论的创立者耶夫·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而语用学是一个可以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人类的语言选择进行分析的语言综观。长篇小说中包含了大量完整的语言实践的情形,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证明,具有语用学研究的意义。运用语用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文学鉴赏和研究提供新思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物对话场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语言艺术价值。目前学术界关于《白鹿原》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文化、民俗方向,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对《白鹿原》进行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少有的几项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方言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本文尝试从语用学角度入手,运用顺应论对小说《白鹿原》中的人物对话进行研究,分析人物语言选择的过程及原因,探究人物语言的顺应性特点。本文首先梳理了和小说《白鹿原》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在细读小说文本之后,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类整理,作为本文研究的语料。又通过阅读研究文学语用学及顺应论的相关专著、期刊论文,理解顺应论的要义,并运用顺应论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小说《白鹿原》中的人物对话是语言发出者顺应人物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时空世界做出语言选择的结果。本文在第二章到第四章通过实例分析,具体阐释了小说中人物语言的顺应性。其次,顺应论对文学研究和批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虽然小说中创设的交际情景和真实语境有所不同,但是现实的和文学作品中的会话都依赖于交际环境,遵循语用规则。顺应论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分析理论,它试图将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整合融汇于语用学研究中,能够为我们研究文学语言提供一种有效的新途径。最后,就文学鉴赏来说,只有将言语内容与人物心理、人格、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语言选择,理解作品人物。因而,顺应论也可以用于指导文学创作,尤其可以帮助小说家塑造更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本论题通过实例分析小说《白鹿原》中人物对话的特点及其语用策略,利用顺应理论探究其语言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加深对语用学经典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更好地把握语言产生和理解的机制,力图对小说《白鹿原》的语言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小说鉴赏和文学作品语言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