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滑翔目标跟踪与拦截制导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gxcgx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超声速滑翔目标(Hypersonic Glide Target,HGT)突破了传统弹道式目标的飞行模式,凭借大升阻比的气动外形在临近空间长时间滑翔飞行。作为当前最具威胁的进攻性武器之一,兼具速度和机动性,如何拦截HGT是当前导弹防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论文以此为背景,主要针对目标跟踪和拦截制导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针对HGT跟踪模型中的建模误差导致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nsencted Kalman Filter,UKF)框架构造了一种鲁棒非线性滤波算法用于目标运动状态的估计。目标跟踪精度与目标跟踪模型和滤波估计算法密切相关。鉴于HGT复杂多变的运动模式,难以建立与其真实运动模式实时匹配的目标运动模型,于是导致模型误差。从动力学角度将未知的气动加速度表征为广义气动参数,假定其符合维纳随机过程,并扩展至目标运动方程中与其运动状态联合进行估计,建立了地基雷达对目标的量测模型。将强跟踪滤波理论和Huber方法嵌入至UKF框架下,分别用于提高UKF对状态模型误差和量测模型误差的鲁棒性,并抑制了两方法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鲁棒非线性滤波算法能够降低模型误差存在时的状态估计误差。其次,提出了基于交互式多模型(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IMM)和量测新息的机动频率自适应跟踪方法,通过自适应机动模型参数来增强跟踪方法对HGT复杂多变运动模式的适应性。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机动模型,并将HGT的气动加速度建模为Singer机动模型。基于IMM方法对Singer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机动频率进行自适应,以扩大运动模型的覆盖范围。基于量测新息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机动频率的跟踪方法,依据正交性原理由量测新息计算得到可反映模型误差的调整因子,用于实时调整Singer模型中的机动频率。针对多种形式的HGT机动,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上述两种方法的模型适应性,降低了模型参数固定带来的建模误差,提高了跟踪精度,但基于量测新息方法的估计精度优于IMM方法,且计算量小。然后,针对大气层内拦截弹相对于HGT不再具有速度优势的问题,基于微分几何理论提出了可用于大气层内迎面拦截HGT的新型微分几何制导律(Differential Geometric Guidance Law,DGGL)。在拦截弹弧长体系下对弹目拦截交战进行了微分几何建模,在未对拦截弹和目标运动状态作任何假设的条件下推导得到了由曲率和挠率指令构成的扩展DGGL,并分析了捕获性能,给出了捕获充分条件。在扩展DGGL的基础上,给出了可二次设计的广义DGGL,省去了复杂的挠率计算,不再依赖目标加速度信息。通过不同交战场景的仿真,验证了新型DGGL迎面拦截HGT的有效性。最后,将广义DGGL与现代控制方法相结合来抑制由HGT的强机动性引起的弹目视线旋转,分别设计了基于快速趋近律的自适应滑模制导律、自适应积分滑模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和基于路径跟踪的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为获得拦截制导律对目标机动的鲁棒性,同时指令不发生抖振,采用滑模控制方法跟踪预设的滑模面,并对目标机动实施自适应处理,推导了具有不同收敛特性的先进拦截制导律。通过仿真拦截不同机动形式的HGT,结果表明三种制导律均能够灵活地控制视线转率的收敛,终端脱靶量小,制导指令连续,较好地平衡了鲁棒性和抖振之间的矛盾,并在量测噪声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鲁棒性,利于工程实现。论文紧跟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前沿,丰富了HGT跟踪与拦截制导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能为我国发展HGT防御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案参考。
其他文献
光纤泵浦/信号合束器是光纤激光器最核心的光纤元器件之一,承担着将一束或者多束泵浦光高效地耦合进双包层信号光纤内包层的重要任务,它的承载功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水平。采用侧面泵浦技术来制作光纤泵浦/信号合束器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光纤不被截断或拉锥,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光的插入损耗并保证良好的信号光光束质量,且扩展性强、易实现泵浦光多点注入。因此,研制能承载高功率的侧面泵浦合束器,对于搭
癌症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侵袭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在癌症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RNF8(RING finger protein8)是一种E3连接酶,通过泛素化作用参与DNA损伤修复和精子形成。近期有研究发现RNF8在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此类作用仅在乳腺癌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问题及其北极自然环境和地缘安全区域响应现实课题,围绕气候变化影响制约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和航运安全的自然环境与地缘安全因素,从宏观分析与量化评估结合的技术途径,系统深入开展了未来北极海域海冰变化趋势,东北航道在该海冰情景下的通航预期、航行的最优线路、航运的经济潜力以及东北航道开通对传统航道的影响和博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东北航道海域海冰将持续消融,通航时间延长、
复共线性问题是指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类问题,普遍存在于以非实验数据为主体的自然科学领域中,如:大地测量学、经济学、医学、生物学、大气科学以及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等领域。由于复共线性的存在会导致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估计失真或难以准确估计,因此,研究发展复共线性情况下的回归模型诊断与度量,以及相应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是实现高精度参数估计和复共线性模型应用的前提与关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
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被广泛应用于低温无毒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中,但此类喷嘴在特定的结构和工况下容易发生自激振荡现象,而自激振荡有可能会诱发不稳定燃烧。目前对自激振荡特性及产生机理的认识还不透彻,自激振荡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本文借助试验、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手段,以液体中心式气液同轴收口型和敞口型离心式喷嘴为研究对象,对自激振荡过程、产生机理、关键工作/结构参数的影响以及喷雾燃烧动态特性进行了
论文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面向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围绕微小通道内的相变传热过程开展研究。论文发现了微小通道相变传热的三种压力振荡类型,阐明了水相变传热过程中泡状/环状周期性变化的流型与振荡频率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液氮在微小通道中亚临界压力下的相变传热机理,提出了基于实验数据的相变传热修正关系式,阐明了液氮低温系统管路中的自维持振荡是一种热力型不稳定流动现象;建立了亚临界相变传热一维计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在大气层中以高速(马赫数大于3)飞行时,光学成像窗口附近严重的气动加热不仅会使目标红外信号被淹没,甚至会导致成像窗口损坏。作为一种常用隔热手段,超声速冷却气膜可以有效隔离外部高温主流对窗口的加热作用。只是,冷却气膜和光学窗口外部主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包含激波、边界层、混合层、冷却剂层及其相互干扰的流场结构,进而对探测器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引起目标图像出现偏移、抖动、模糊以及能量消减,
无人作战正在成为一种改变战争形态的新型作战样式,无人机集群侦察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无人作战运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持续关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聚焦复杂场景下无人机集群广域持续侦察问题,提出了一种作战体系架构形式化描述和方案空间探索方法,进而研究了三种典型指控模式的集群在线任务规划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作战体系架构潜在能力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搜索策略最优的多项式时间架
无人集群作战是未来智能化作战的重要样式,近期的技术进步使得这种新型作战样式的现实威胁越来越紧迫。如何对大规模无人集群系统及其对抗进行建模、分析、评估和规划,是未来智能化战争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一方面,集群对抗伴随着大量异构智能体之间的群体博弈,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很难建模和评估,而复杂网络理论是刻画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强有力工具,为无人集群系统的攻防建模和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决策双方的“尔
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执行任务的多样性、服役环境的复杂性等给近场目标探测定位提出了需求与挑战,目前常规的声纳和光学手段难以应对。鱼类凭借侧线器官,能精准地获得周围流场信息,实现对周围目标的精确感知,为UUV近场目标探测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针对基于侧线感知原理的水下近场目标定位问题,系统分析侧线近场目标感知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