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筛选人类抗砷相关基因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长期低剂量亚砷酸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从而建立抗砷细胞模型,筛选人类抗砷相关基因。方法:常规条件下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部分生物学特性;实验组用1μmol/L的亚砷酸钠诱导〉14周,对照组不加砷剂平行培养;48小时急性砷毒性试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免疫荧光染色及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鉴定诱导前后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诱导时间金属硫蛋白MT1E、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RP1、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的表达丰度;软琼脂试验检测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实验组细胞获得抗砷性之后,抽提并纯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总RNA,分别与Affymetrix UC133 plus 2.0 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初步进行功能分类。结果:低剂量亚砷酸钠急性刺激能够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长期诱导则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1μmol/L的亚砷酸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周后细胞初步表现出了抗砷性,14周后抗性较明显。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砷诱导后表型无明显变化,而细胞周期的变化较大,急性刺激期G2/M期和S期细胞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适应后细胞周期恢复至诱导前水平;长期1μmol/L亚砷酸钠诱导不引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凋亡,超过5μmol/L急性刺激则能够诱导其凋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砷诱导一定时期内MT1E、MRP1、HARRG表达增高,并呈动态变化趋势;长期砷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双层软琼脂上不能克隆化生长,没有发生恶性转化。细胞获得抗砷性后与Affymetrix UC133 plus 2.0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876条,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120条,下调表达基因756条。结论:长期低剂量砷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使其产生抗砷性,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876条。
其他文献
研究水稻同一穗上不同粒位、不同开花日序籽粒的发育动态,对阐明秕粒形成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过去研究表明,同一稻穗上的颖花开花的早迟与籽粒灌浆的早迟及粒重有很密切的
计及电力系统不同元件运行需要的差异,提出考虑元件结构脆弱性与环境温度不确定性的元件热稳定限额计算方法.综合转移系数复用和转移泰尔熵作为元件权重指标,建立提高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