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VQ 图像压缩芯片的测试与应用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监控等领域中。目前虽然有各种图像压缩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但实现图像实时压缩传输还主要靠图像压缩芯片,因此对基于专用图像压缩芯片的实时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组自行研制的PDVQ芯片的算法并对PDVQ芯片的功耗、最高工作频率和逻辑功能等各项性能做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PDVQ图像压缩芯片逻辑功能正确,在常规条件下能工作正常。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PDVQ压缩芯片为核心的PDVQ图像采集压缩系统,从而实现图像的实时采集、处理、输出以及显示。其中图像采集尝试了图像传感器OV7620和模拟视频数字化芯片ADV7181B两种途径,图像显示分别在VGA和TFT-LCD实现,系统中各个外围接口的控制逻辑、芯片控制逻辑和解码处理模块均由FPGA控制实现。论文搭建了PDVQ图像采集压缩系统,并利用VerilogHDL语言,完成了FPGA内部的图像接口模块、SRAM控制器、PDVQ压缩控制器以及显示控制器的逻辑设计。在完成各功能单元的独立调试后,进行了系统整合和硬件调试。使图像采集、压缩、解压,显示部分协调工作。验证结果表明,当PDVQ图像采集压缩系统工作在50MHZ下,处理一幅640×480的图像所需的时间约9.5-67.2毫秒,相应的处理速度为每秒14.9-105.3幅图像。因此,本论文所设计的PDVQ图像采集压缩系统能够地完成动态图像的采集、压缩、解压以及再现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SPR)是Liedberg等人于1982年首次应用于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的。近年来,随着对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监测、食品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给控制领域及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具有功耗低、性能稳定、体积小、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产品、智能化仪表和控制设备中。Intern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覆盖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神经网络、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人类
近年来快时尚服装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自2019年2月初开始,“H&M”的净销售持续增长,这与“H&M”大力投资引进大数据和AI等技术是紧密相关的.本文基于中西正雄教授的“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