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Aβ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变疾病,以记忆丢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认为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与遗传、增龄、免疫功能异常、感染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尽管象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不被认为是经典的炎症或免疫系统介导的疾病,但在一定程度上自身免疫反应或炎症反应在AD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重要作用。已在AD的神经病变中发现抗原提呈、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阳性和其他免疫调节细胞、补体成分、炎性细胞因子(CK)及急性期反应物。而损伤的神经元和神经突触、Aβ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很明显正是特定皮质区慢性炎症的刺激物。另外,来自实验及临床的研究资料提示AD动物模型及AD患者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功能异常。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清和脑脊液中T、B及细胞因子等出现明显差异,表明免疫反应至少是AD的次级或终末过程,且可能参与了系统免疫反应。 本研究通过比较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变化,为AD发病的免疫异常机制提供佐证,也为本课题组研发的Aβ疫苗实施AD免疫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AD患者入选标准(NINCDS-ADRDA)及分型 (1)临床检查确认痴呆,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HDS-R(修订的长谷川智能量表)(<24)和ADL(日常活动量表)量表(>20)等神经心理测试支持; (2)2个或者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 (3)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和其它智能障碍; (4)无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5)发病年龄40~90岁; (6)排除其它可导致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脑部疾病,行头颅CT或MRI检查; (7)痴呆分型:MMSE<10为重度;MMSE得分在10~24范围内(其中包括10分和24分)为轻中度。 1.2实验分组 本实验研究对象AD患者和对照组均来自广州市老人院,从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对照组为同期健康老人,共19例,平均年龄(69.80±2.28)(61~89)岁,其中男女比例为4/15,MMSE平均得分(27.86±1.61)(26~30);研究组中随机选择AD患者29例,根据MMSE评分分型:MMSE<10归为重度AD患者组,共10例,平均年龄(76.00±3.69)(62~92)岁,其中男女比例为2/8,MMSE平均得分(2.64±1.58)(0~10);MMSE得分在10~24范围内(其中包括10分和24分)归为轻中度AD患者组,共19例,平均年龄(75.82±2.54)(56~89)岁,其中男女比例为8/11,MMSE平均得分(16.3±2.71)(13~20)。所有被检对象均遵循知情同意和有关伦理要求。 1.3 AD患者血清中抗Ap42抗体的水平 分批于清晨8:00~9:00空腹状态下采集健康老年人和AD患者肝素钠抗凝静脉血5 m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取最上层分离的血清,分装置-70℃冻存。间接ELISA法检测健康老年人和AD患者血清中抗Aβ<,42>抗体的水平。 1.4.AD患者外周血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分批于清晨8:00~9:00空腹状态下采集健康老年人和AD患者肝素钠抗凝静脉血5 m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亚群水平;Aβ<,42>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刺激培养,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经Aβ<,42>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ELISPOT检测经Aβ<,42>刺激的PBMC中分泌IFN-γ和IL-4细胞频数。 1.5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 AD患者血清中抗Aβ<,42>抗体水平的变化 ELISA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轻中度AD组、重度AD组血清中抗Aβ<,42>抗体A值分别为1.05±0.31、0.84±0.31和0.64±0.14。轻中度AD组、重度A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和P=0.004<0.01)。轻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 2.2 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轻中度AD患者组、重度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9分别为(15.64±9.30)﹪、(11.44±4.33)﹪和(11.06±5.62)﹪:CD4分别为(42.50±11.60)﹪、(29.0±8.27)﹪和(26.83±5.70)﹪;CD8分别为(16.88±7.29)﹪、(21±5.78)﹪和(23.78±13.19)﹪;CD4/CD8分别为2.24、1.38、1.27。综合比较,轻中度AD组及重度AD组CD8较对照组均显著性升高(P=0.048<0.05和P=0.035<0.05);而轻中度、重度AD组CD4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5<0.05和P=0.006<0.01);轻中度、重度AD组CD19与对照组比较仅轻微下降,差异无显著性;轻中度、重度AD组CD4/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4<0.05和P=0.026<0.05)。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之间CD19、CD8、CD4及CD4/CD8差异均无显著性(P=0.913>0.05、P=0.665>0.05、P=0.624>0.05和P=0.504>0.05). 对照组、轻中度AD组、重度AD组体外培养的PBMC经特异性抗原Aβ<,42>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76.13±24.15)pg/ml、(30.53±7.88)pg/ml、(26.74±5.35)pg/ml。轻中度和重度AD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较对照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45<0.05和P=0.032<0.05);重度AD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较轻中度AD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478>0.05)。体外培养的三组PBMC经特异性抗原Aβ<,42>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均<4 pg/ml,与众多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三组体外培养的PBMC经特异性抗原Aβ<,42>刺激后,每4×10<5>个PBMC中分泌的IFN-γ的细胞数分别为15.06±7.22、6.42±4.63、5.83±7.78;分泌的IL-4的细胞数均未检测出。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分泌IFN-γ的细胞较对照组分泌IFN-γ的细胞少,且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0.01和P=0.003<0.01),轻中度AD组分泌IFN-γ的细胞较重度AD组分泌IFN-γ的细胞多,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17>0.05)。 3结论 1.AD患者血清中抗Aβ<,42>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病情程度有关,表明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之间Aβ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存在显著差异,AD患者的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较健康老年人显著下降。 2.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外周血PBMC的CD表面标志分子也存在差异,轻中度及重度AD患者CD8显著性升高、CD4和CD4/CD8显著降低;而CD19变化不明显。但轻中度和重度AD患者之间,外周血中CD19、CD4、CD8及CD4/CD8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轻中度AD患者及重度AD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改变。 3.体外培养的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外周血PBMC经特异性抗原Aβ<,42>刺激后,细胞培养液中IL-4均<4 pg/ml。AD患者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含量降低,以重度AD患者较为明显,但与轻中度AD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特异性抗原Aβ<,42>能有效刺激体外培养的三组。PBMC分泌IFN-γ,并从细胞因子的总体水平上证实了AD患者的Aβ<,42>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4.体外培养的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外周血PBMC经特异性抗原Aβ42刺激后,轻中度和重度AD患者每4×10<5>个PBMC中分泌IFN-γ的细胞明显减少,以重度AD患者组明显。体外培养的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外周血PBMC经特异性抗原Aβ<,42>刺激后,分泌IL-4的细胞数均未检测出。从单个细胞水平上验证了AD患者的Aβ<,42>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宿主(大鼠)源性和寄生虫(日本血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源性IgE依赖HRF,验证3种重组蛋白(rRttRF、rCsttRF和rSjHRF)的免疫交叉反应性,体外实验观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良性疾病,其发病率在育龄期女性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EMs的发生、发展与机体
目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提取物,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和抗增殖的作用,在祖国医学中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肾病综合症
目的:将本室构建的含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外膜蛋白Tp0453的优势表位(28~288aa)基因的重组表达体在E.coli M15中进行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抗原性分析。应
研究目的: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胃癌复发及转移依然是威胁患者生存及疾病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既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