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功和食品全球化流通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食品交流也愈加频繁。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有能力和机会去消费进口食品,进口食品也逐渐成为我国食品消费市场中的重要部分,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进口食品也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安全风险,自进口食品进入我国市场以来,已经多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打击了民众的消费积极性,也引发了社会对政府监管进口食品安全能力的担忧,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在进口食品体量发展迅速、群众需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对此现状,研究进口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问题意义深远。本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相关案例入手,通过分析“3·15无印良品”事件,“走私疯牛肉”事件,“婴幼儿奶粉召回”事件,从中得到进口食品监管研究方向的启示。进口食品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横跨多个环节,同时要保持对海内外食品风险的警惕。任何一个环节没有监管落实到位,极有可能引出链式的食品安全事故。纵观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情况,确实存在着较多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如监管主体中存在职能交叉;监管依据中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过于单一;监管成效缺乏监督保障等等。究其原因并结合学习发达国家前卫的监管理念和较为成熟的制度,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调整监管部门职能;推进薄弱监管环节的相关立法工作;丰富监管手段,柔性手段与强硬措施并重;健全监督和评价机制,强化监管效果。以期不断加强政府监管进口食品的成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进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