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是财务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企业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决定企业的资本成本,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自从1958年,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创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起,众多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影响因素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证分析。但是,相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这个特定的研究对象,相关文献不多。民营上市公司有其自身的突出特点,例如,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贷款难、融资难是长期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又如,由于管理体制上家族制比较普遍,股权集中度高,大股东控制现象突出;再如,由于进入壁垒、技术障碍、国家政策的原因,民营上市公司在许多领域不具有与国有上市公司平等的竞争地位。故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资本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融资行为,为改进其资本结构管理,促进自身进一步健康发展,为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其资本结构状况,更好的制定相应的信贷措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依据CSMAR中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库,采取一定标准选样后,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影响因素和融资行为作了实证研究。首先,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进行了描述统计,并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角度对资本结构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统计检验。其次,运用一个局部调整模型,利用面板数据,从动态视角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本文从再融资角度,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不同行业的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显著差异,但主要是个别行业与其它行业资本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的。第二,不同地区间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第三,外部融资是民营上市公司主要资金来源,其中主要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所占比例很小。而债权融资又主要是通过银行借款获得。在银行借款中,主要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比例很小。以上结论反映出虽然民营企业通过上市扩大了融资渠道,但并未改变严重依赖银行借款的局面;短期借款长期使用是民营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第四,从对2001年至2008年间民营上市公司IPO和股权再融资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其在一级市场的筹资总额和IPO情况受各年证券市场融资政策的影响变化较大,未表现出特定趋势。从2005年后,增发成为了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且主要是定向增发。民营上市公司未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第五,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发现公司规模、资产担保价值、实际税率、股权集中度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大部分自变量系数统计检验显著。同时,通过运用局部调整模型验证了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动态调整机制,且整体上是在趋向于各期的目标资本结构。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概括性地提出了优化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如下建议:第一,应该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让更多优质的民营公司能够上市,拓宽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第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金融体系。第三,由于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应该更注重层次性、针对性,需要根据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尤其鼓励和培育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