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EPS的Pantoea ananatis野生株变异体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ntoea ananatis(P.ananatis)是一种对许多重要经济农作物造成广泛危害的革兰氏阴性菌,尤其在麦穗成熟期侵染水稻而造成白叶枯病和不实,侵染洋葱的叶和茎,造成洋葱“中心腐烂”疾病和洋葱叶弯落。然而,P.ananatis的主要致病因子尚未完全明确。   已有研究证实该植物病原菌毒性与其生产胞外多糖(EPS)相关。胞外多糖在植物病原菌入侵植物体,生物膜形成和枯萎病诱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许多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Pantoea stewartii一种引起玉米病变的病原体,其致病性随着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群的突变而丧失。Erwinia amylovora,其变异体由于缺乏合成胞外多糖基因,致病性也随之减小。因此可以推断胞外多糖的合成与P.ananatis的病原性相关。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确认并分离能大量生产胞外多糖的P.ananatis野生株的变异体,提取变异体的质粒DNA,鉴定突变基因,从而分析其与过量生产胞外多糖的关系。   为了鉴定能大量生产胞外多糖的变异体的基因,用电击转化法将转座子Tn5-OT182导入P.ananatis野生株。利用含四环素的LB培养基培养得到野生株变异体的克隆体,克隆体于含四环素的TSB培养基上培养,一共得到大约3000个生产胞外多糖变异体的克隆体,并成功分离出其中21个能大量生产胞外多糖的变异体。为了确认变异基因,抽出变异体的染色体DNA,用四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I,SacI,XhoI或HindⅢ进行酶切,染色体片段自我连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后得到形质转换体。采用改良的碱裂解法提取质粒,通过BigDye Terminatorver.3.1和ABI Prism3100基因分析仪进行DNA测序。特异性的引物与其互补的序列杂交,将获得的DNA序列与DDBJ/EMBL/GenBank数据库比较,推断突变基因的表达功能。   突变体33,91,40,11,46,81,29和98的突变基因分别与已知基因高度相似。能大量生产胞外多糖的变异体33,91和40的变异基因假定功能表达分别为黏性蛋白质,细胞外膜蛋白和脂蛋白,通过分析这些蛋白质功能,细胞表面结构的突变可能导致大量的胞外多糖的产生。变异体11的变异基因在从活性糖配体到单糖或非单糖受体的糖移动过程中起催化作用。变异体46和81变异基因的功能表达分别是糖基转移酶和铁离子运输脂蛋白,可能影响胞外多糖的合成。变异体29和98功能表达为感应蛋白质或核糖核苷酸酶R,可能与胞外多糖的成分之一核酸的合成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以SnCl4·5H2O、Zn(NO3)2·6H2O、HCl、NaOH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SnO2复合光催化剂,研究了ZnO与SnO2的比例,热处理温度对纳米ZnO/SnO2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当今现代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但在环境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多种形式的破坏,钢筋锈蚀被大家公认为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最主要的因素。此
万历二十二年(1594)底,日本向明朝递交降书,壬辰战争在“形式”上结束.明朝派遣册封使李宗城到日本进行册封,而他在釜山日营逃出,影响到战争和议.学界一般将此事归结为李宗城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无机物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清洁无污染、产电同时降解有机废物等特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Benthic 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BMFC)是一种特殊的MFC。BMFC的阳极埋在厌氧的海底沉积物中,通过外电路与上部海水中的阴极相连。BMFC有望为
流动人口健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3)中的农民工样本数据,考察普通话能力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间差异.研究发现,普通话能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环境友好、理论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安全稳定等优点,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理想电源,也是目前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重点。但由于其本身结构的限制,导致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导电性差、锂离子扩散速率慢,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为此,本文以氢氧化锂为锂源,硫酸亚铁为铁源,磷酸为磷酸根源,乙二醇作为溶剂与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磷酸铁锂粉体和钴掺杂磷酸铁锂粉体,分
橄榄石型的LiFePO4因其可逆比容量(170mAh/g)和比能量密度(550Wh/g)较高,充放电电位适中且平坦(3.4V),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材料无毒,环境友好,循环性和热稳定性优良等优点,被认
硅纳米线阵列因其独特的电传输性质和优良的光吸收特性,从而在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和金属催化腐蚀方法制备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的硅纳